目录

历史深处的忧虑_近距离看美国之一-林达

目录
  • 43-47,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4 日星期二 下午 6:39:09

    好像在作出举手相迎或严词相拒的决定之前,还有一段相当艰苦而漫长的互相了解的路必须去走。否则,轻易称“是”显得没有根据,动辄言“不”也容易文不对题。更何况,历史已经规定了它们不可能永远回避。它们都已尝试过这样做,但是,眼看着毫无结果,于是,它们又试图相互走近。有时,如果不暂时和自己的习惯思维方式生生拉开一段距离,就无法在相互了解的路上走出一步。

  • 141-145,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4 日星期二 下午 6:48:21

    印象最深的是他们自由自在很放松的心态。“刷盘子”就“刷盘子”,“扛大包”就“扛大包”,美国青年不会在打工时,因为觉得自己“屈才”了而痛感命运不公,怨天怨地或自怨自艾。对一个临时工作,他们只在意工资的高低,一点没有什么贵贱之想。也许中午为别人端盘子,收别人的小费,到了晚上,坐在酒吧里,就是别人为他服务,付给别人小费。他们根本意识不到这里有什么区别。

  • 193-194,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4 日星期二 下午 10:54:33

    在大厅里,有一个设计非常聪明的展品,从一个角度看,它是一面巨大的美国国旗,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它是成百上千世界上各个不同种族的移民照片。它告诉你,这些人的总和,就是美国。

  • 221-222,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4 日星期二 下午 10:57:07

    实际上,一些华裔看不起黑人,常常只是因为黑人比他们穷;他们讨厌犹太人,常常只是嫉妒犹太人比他们更有成就。

  • 264-267,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4 日星期二 下午 11:02:40

    来这里以前,我们对美国是世界各民族的大熔炉之类的说法也是耳熟得很,可是,从来没有设身处地想过,在这么一个大熔炉里头,怎么个活法?到了这里,有的美国人说,这不是“大熔炉”,这是一个“蔬菜沙拉锅”,在里头搅拌了半天,青菜还是青菜,萝卜还是萝卜。不管是“大熔炉”也好,是“蔬菜沙拉锅”也好,真的置身其中,那种怪怪的感觉真不由你不时时感叹不已。

  • 377-380,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5 日星期三 上午 7:57:01

    华裔同情的焦点几乎全部在这一对“不幸的父母”身上,觉得他们孩子已经被带走了,居然还要面临一场官司,确实不幸之极。但是,美国的法律在这一类的问题上,关注的焦点几乎全部在孩子一边。它也有它的道理:孩子还不能保护自己,法律当然要站在孩子这一边。

  • 386-388,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5 日星期三 上午 7:57:42

    我们在中国进一个工作单位所填的正常表格,上面总是有年龄、籍贯、性别、民族、本人成分、家庭成分、何时入团、何时入党、何年何时何地受过何种处分等等条款,如果,在美国一个雇主给你递上这么一张表格,你拿着就可以对他说“咱们法庭上见”了。

  • 397-398,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5 日星期三 上午 8:02:38

    1967 年的“雇员年龄歧视法”,又规定了不得对年龄四十岁以上的公民在雇用上歧视,从此,雇主就连年龄也不能打听了。

  • 383-386,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5 日星期三 上午 8:05:00

    对于美国这样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社会,当老板的是不是就非常自由呢?我举一个例子:如果你找工作去面试,雇主问你的年龄,是违法的;问你是不是有什么残疾,是违法的;问你的婚姻状况,是违法的;问你的出生地和移民情况,是违法的;问你有没有孩子,是违法的;问你是否被逮捕过,是违法的……

  • 407-408,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5 日星期三 上午 8:09:30

    1991 年,美国再一次制定新的民权法案。把雇主和雇员在发生民权官司时,提供证据的负担重新放到雇主一边。

  • 449-451,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5 日星期三 上午 8:12:57

    你进入一个地区生活,也就必须遵从这个地方人民的公约,如果你不喜欢,你有搬家的自由,但是没有在当地违法的“自由”。

  • 445-446,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5 日星期三 上午 8:13:08

    这些法律法规对于美国人,是一个个不同地区的人们共同生活的公约,地方法律的改变,往往需要经过当地的公民投票。

  • 451-454,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5 日星期三 上午 8:13:48

    在美国多如牛毛的法律之下,我们发现,中国人常常以“好”、“不好”、“坏”这样的字眼去作道德评判的事情,在这里往往是通过立法尽量把它归入法律的范畴,并且使之深入人心。所以,刚来的时候,和美国人聊天,立即发现我们和他们之间有一个很大差别,就是我们在评论一件事情“好”和“不好”的时候,他们经常只是简单地说:“这是合法的”以及“这是非法的”。

  • 463-467,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5 日星期三 上午 8:15:52

    美国人认为,假如一个人最基本的权利能够得到保障,他就是自由的。可以自由地思想,不必担心受到禁止和压制;可以自由地获取各种知识和信息,不必担心受到限制;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不必担心受到威胁;可以自由地进行创造,不必担心受到约束;可以自由地在自己的土地上生活,不必担心家园受到入侵和破坏;可以在法律的范围内自由地做任何事情,不必担心受到诬陷和冤狱;而且,在这一切受到威胁的时候,可以请求法律的保护,甚至有权利拿起枪来捍卫自己的自由。

  • 486-487,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5 日星期三 上午 8:22:41

    所以,与其说这是一场反抗殖民者的战争,还不如说这是一场官逼民反,要求地方独立自治的国内战争。

  • 500-503,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5 日星期三 上午 8:24:23

    也许,在当时美国人的概念中,他们已经是“自由独立的美国”了。在他们看来,总统不是什么必要条件,中央政府也不是什么必要条件,他们有关自由独立的美国的理想,才是一个必要条件。他们认为,当他们向全世界宣布他们的理想的这一天起,美国就已经建立起来了。

  • 510-512,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5 日星期三 上午 8:25:25

    他们在《独立宣言》中说:“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一些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中间建立政府”,

  • 512-514,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5 日星期三 上午 8:26:11

    美国的建国者通过这个宣言明确表示,政府是人民为了保护自己的天赋权利才组织起来的,一旦“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有破坏作用时,人民有权力改变和废除它”。

  • 535-537,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5 日星期三 上午 8:32:43

    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美国的建国者确是一批真正热爱自由的理想主义者,他们的作为,尤其是他们在得到这个国家之后的作为,为美国成为一个自由国家奠定了基础,为美国人和千千万万个即将来到这个国家的移民的自由奠定了基础。

    他们认为,国家机器自有它自己的运转机制,只要建立起来,它就会成千上百年地运转下去。万一走上歧途,小小百姓根本很难与之匹敌。

  • 561-565,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5 日星期三 上午 8:36:37

    《权利法案》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诞生的。它旨在限制联邦政府权力的无限扩张,防止联邦政府干涉和剥夺美国人民的自由。从此由宪法所支撑的美国变成了一个设计精巧的结构,政府和人民时时处于互相制约的状态之中。这个运转结构也是美国稳定的原因之一:政府时时处于强有力的监督之下,它就不容易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得太远,甚至发生大滑坡;同时,人民有了充分的自由,他们有了表达意愿的渠道以及宣泄情绪的出口,也就不容易积怨至深从而产生爆发性的破坏力。

  • 581-583,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5 日星期三 上午 8:38:36

    所以,看到了美国的自由之后,我们常常说,自由实在不是什么罗曼蒂克的东西,这只不过是一个选择,是一个民族在明白了自由的全部含义,清醒地知道必须付出多少代价,测试过自己的承受能力之后,作出的一个选择。

  • 584-586,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5 日星期三 上午 8:39:02

    在不同的时代,自由所经受的冲击和支付的代价是不同的,人们的认识程度和承受能力也是不同的。当必须支付的代价超过了承受能力,人们往往会选择放弃一部分自由。自由和代价是两个分不开的话题。

  • 619-620,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5 日星期三 上午 8:41:50

    但是他宁可相信那些三十年前的宣传品,也不愿意让留学生们那些扫兴的故事搅了他十九岁的乌托邦好梦。

  • 625-627,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5 日星期三 上午 8:44:44

    《权利法案》。它的第一条就是:“国会不得制定有关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一种宗教或禁止信教自由;剥夺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或剥夺人民和平集会及向政府要求申冤的权利。”一般认为,在整个宪法修正案中,这是最重要的一条。

  • 629-630,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5 日星期三 上午 8:44:52

    宪法第一修正案的第一句,即“国会不得制定有关下列事项的法律”,简称“不得立法”条款,是美国宪法和宪法修正案的灵魂。

  • 644-645,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5 日星期三 上午 8:51:25

    美国人心中的言论自由,与真理不真理根本不沾边。美国的《权利法案》第一修正案的关键就是:言论自由与真理完全无关。

  • 645-648,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5 日星期三 上午 8:51:44

    很多国家的宪法都有言论自由这一条,并不是什么稀罕玩意儿。那么,美国的《权利法案》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呢?它的特点就是规定了政府不得立法剥夺这种自由。也就是说,政府不能借口紧急状态、战争状态或其他任何非常状态,去剥夺或限制人民的宗教、言论及出版自由。

  • 648-652,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5 日星期三 上午 8:53:08

    他们认为,这些自由是基本人权,即,这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天赋权利。如言论自由,只要是一个人,就有表达自己思想的权利,这跟发表言论的这个人是好人还是恶棍没有关系,这和表达出来的东西是真理还是谬误也毫不相干。哪怕他的思想是彻头彻尾的谬误,哪怕假设有一种方法,可以鉴定出他的思想不论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绝对是谬误, 他作为一个人,还是有权利说出他的想法来

    说出来,是合法的。

  • 672-674,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5 日星期三 上午 8:56:47

    马丁·路德·金是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他认为“手段代表了在形成之中的理想和在进行之中的目的,人们无法通过邪恶的手段来达到美好的目的,因为手段是种子,目的是树”。因此,他的演说一直是非常理性的。

  • 696-696,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5 日星期三 上午 8:58:31

    过激的言论同样在宪法保护的范围之内。

  • 738-742,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5 日星期三 下午 12:46:26

    这种历史的巨大进步,和最高法院在解释宪法对于言论自由的条款时,所作出的“清楚和现实的危险测定”,以及规定这种“危险”以“迫在眉睫”为标准,是分不开的。如果没有这一条,只要是对美国政府不满,或是呼吁大家起来反对联邦政府的某项政策的言论,都很难逃脱“颠覆政府”的罪名,更不要说像美国共产党这样公然主张“武装斗争”的政党,也赢得一席合法地位了。有了以上的原则和标准之后,美国几乎杜绝了以言论获罪。

  • 743-745,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5 日星期三 下午 12:46:59

    美国几乎没有什么地下的秘密政党,因为不再有这个必要。“政党们”发现自己都可以堂而皇之地站在大街上,宣传自己哪怕是要求大家起来“暴力革命”的主张。这样,也就没有了某个“地下政党”和美国联邦政府作“地下斗争”的所有惊险故事。所有与这种故事有关的血腥气也就都不存在了。

  • 754-757,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5 日星期三 下午 1:23:52

    当三 K 党变得很不得人心,成了极少数的时候,竟轮到他们也想利用“言论自由”这一条来求生存了。你也许要问,像三 K 党这样的在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团体,也允许他们公开言论吗?我前面已经说过,美国的言论自由与言论的内容无关,与言论的正确与否无关,与真理还是谬误无关。

  • 883-886,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5 日星期三 下午 1:35:29

    在本世纪,美国的荷尔姆斯法官曾经就类似观点提出过很形象化的比喻,他把它称为言论的“战场化”和“市场化”。他认为,与其让不同的观点像在战场上一样殊死决斗,一方一定要扼杀另一方,那还不如把这些言论抛入“市场”,让他们去竞争,看看到底哪一种观点能被大家所接受。同意这一理论的人相信,宪法第一修正案的力量所在,正是让大家分享言论自由的理想和它的原则。

  • 880-882,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5 日星期三 下午 1:35:38

    她说:“我憎恨他们(三 K 党)的某些作为和某些言论,但是我不憎恨这些人……我认为应该从教育中学习,不应该抑止任何声音。从最反面的人那里我也学到过东西。我可以不赞成某一观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一观点就不应该发表,或者说,我就不应该去听。我相信正确的观点最后终会被大家所接受。”

  • 889-892,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5 日星期三 下午 1:36:30

    自由言论就是自由言论,对于流行观点和非流行观点都是一样的。我们不可能一边宣称这是一个自由的国家,一边又把言论划为可接受的和不可接受的两部分。如果有一种检查制度可以把三 K 党从电视里剔出去,那么,同样的制度也许早就把马丁·路德·金的讲话从亚拉巴马州剔出去了。”

    必须听那些听不下去的话, “这正是我们必须为自由支付的代价”。

  • 895-896,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5 日星期三 下午 1:36:58

    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斯蒂芬·潘弗回答得很聪明,他说:“如果你因为害怕一个不自由的时代,因此就不给他们言论自由的话,那么,这个不自由的时代已经开始了。是你自己给它开了头。”

  • 926-927,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5 日星期三 下午 6:20:31

    言论自由的关键是什么呢?我想,关键就在于它的“内容中性”原则,就是要把“真理”二字坚决地摈弃在言论自由的大门之外。

  • 931-933,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5 日星期三 下午 6:20:48

    只要不坚持“言论中性”,只要以为言论自由的目的只是为了追求真理,那么,就无法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终有一日,在理论和现实上,都无法阻挡一个或数个权威在手的人物,或是一群所谓的“大多数”,出来把自己宣布为“真理”,而扼杀别人的言论自由。

  • 934-936,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5 日星期三 下午 6:24:14

    在美国,“言论自由”和“追求真理”之间的界限,是划得非常清楚的。在这里,这是两件完全不相干的事情。言论自由只有一个目的,保证每个人能够说出他自己的声音,保证这个世界永远有不同的声音。而绝不是希望到了某一天,人们只发出一种声音,哪怕公认为这是“真理的声音”。

  • 1008-1010,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5 日星期三 下午 6:30:31

    不知道你看了有没有吓一跳,我反正第一次看的时候,是真的问了好几遍:这样的出版物真的是合法的吗?在美国,确实没有人能够禁止这样的宣传,因为它只算是抽象的指导原则,而不是正在具体实施的一项恐怖行动计划,没有“迫在眉睫”的危险。所以,就还没有走出这个国家所规定的言论自由的范围。

  • 1095-1099,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5 日星期三 下午 6:37:47

    美国联邦调查局大楼 近九十年来,联邦调查局已经发展成了美国最大的联邦机构,每年的经费高达十五亿美元,拥有两万两千名雇员,六十个分局遍布全国,另有十五个国外分支机构。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指纹中心以及全世界最先进的实验室。它在打击美国的犯罪上起了重大作用。但是,美国人很少有以此感到自豪的。因为,调查机构越发达,他们越感到自由受到威胁。这也就是美国人对反恐怖法始终不能放心的缘故。

  • 1091-1094,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5 日星期三 下午 6:38:04

    在犯罪的攻击下,国会在 1907 年终于让步,同意成立一个二十人编制的针对国内犯罪问题的调查局。现在看来,国会当初的顾虑并不是毫无道理的,美国老百姓始终对联邦调查局忧心忡忡也不能说是过虑。因为,美国的建国者在两百年前就已经知道,国家机器是有它自己的运转机制的,一旦你把它建立起来,就由不得你了。

  • 1107-1110,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5 日星期三 下午 6:39:35

    在犯罪问题和恐怖主义节节升高,美国国会通过反恐怖法的时候,美国人民担心的是什么呢?在最近美国民意调查的结果中看到,半数以上的美国人依然回答说,他们担心联邦政府侵犯他们的隐私权。犯罪有可能夺去一些人的生命,但是,在联邦政府的权力扩张失控的时候,他们有可能失去整个自由。

  • 1117-1120,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5 日星期三 下午 6:40:33

    其中一名嫌疑犯尼可斯的兄弟,曾经被拘留,可是证据不足马上就被释放了。当记者采访他的时候,他在记者面前依然是一套套的反政府理论。但是,美国人还是认为,对于没有参与“行动”的他,还是必须给他思想和言论的自由。对于有证据的两名嫌疑犯,美国人也还是打算保护他们作为被告的公民权利,为他们寻求一个公平的审判。

  • 1139-1140,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5 日星期三 下午 6:42:46

    美国的建国者对于建立庞大的国家机器始终是很有顾虑的,他们曾经在不能确定自己有能力把握它之前,宁可先选择不要联邦政府。

  • 1196-1199,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5 日星期三 下午 6:50:13

    美国除了权力的横向分割,宪法还把国家政府的权力从竖向切成三条。这是你早就知道的“三权分立”,也就是立法、行政和司法的绝对独立。你知道,孟德斯鸠对三权分立有过系统的论述。美国在实行三权分立的时候,做得特别彻底。宪法的这样一种设计,就是为了防止其中某一分支的权力过大。因此,总是使得每一个分支的行动都必须受到其他分支的检验。

  • 1229-1232,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5 日星期三 下午 11:23:30

    美国宪法的文本,二百多年来没有做过一字修改,它的基本内容非常稳定。它所增加的内容都是以“修正案”的形式补充进去的,《权利法案》就是整个宪法修正案的前十条。对于修正案的增加,美国国会也非常谨慎。从 1789 年以来,尽管曾经有三千多条修正案被提出,但是,至今为止,美国国会只通过了二十六条宪法修正案。

  • 1233-1234,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5 日星期三 下午 11:24:01

    你有时候会发现它有许多相互矛盾的提法和做法,这是因为它分权的结果。当初建立这个制度的人,就是要达到这样一个“没有一个人可以自己说了算”的效果。

  • 1259-1262,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5 日星期三 下午 11:26:50

    说起美国政府关门,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小插曲。电视台在政府关门的时候采访了一些美国小朋友,问他们对政府关门有什么看法,一个小孩子很自然地就说,他们(指总统和议员们)拿了工资却做不好工作,应该把他们给解雇了。一副理所当然的“小主人”的态度,这就是美国的基本教育。

  • 1272-1273,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5 日星期三 下午 11:29:07

    美国的最高法院又是什么样的呢?法院的最高原则是司法独立,它谁也不靠,谁也不帮,谁也不听,可以说是高高在上。

  • 1291-1296,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5 日星期三 下午 11:31:49

    所有的大法官,包括对某一项判决持反对意见的在内,都要对自己经手的每一个法案或是案子写下一段评语,这些评语都是作为历史文件存档的。因此,查看这些大法官的评语,不仅可以了解美国的历史案件,还可以看出美国对于宪法的认知进步。 每次看这些美国大法官的评语,你都可以看到思想、智慧和理性的力量。你可以看到,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美国的大法官们也受到不同的历史局限,但是,在他们可能做到的范围内,他们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去做理性的思考。

  • 1332-1334,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6 日星期四 上午 7:37:12

    我有时候真的觉得这个国家不可思议,它的人种的纷杂、内容的丰富,使你感觉它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它常会意外地送你一份惊奇,你在这里可能因为种种原因感到失望,但是绝不会是因为单调。

  • 1391-1393,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6 日星期四 上午 7:42:23

    有关新闻和国家安全,美国的开国者之一托马斯·杰弗逊认为:“最终的安全是在新闻自由之中。”我想,他的意思是说,当一切都是公开的,一切都在全民的监督之下,就不再有阴谋,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腐败,可能发生的错误决策将会尽早地被纠正,这样的国家,它的安全才是有保证的。这样

  • 1418-1421,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6 日星期四 上午 7:44:58

    他们认为,整个旧的安全概念在此领域都行不通。他们引用了爱因斯坦的一段话:“通过原子能的释放,我们这一代给这个世界带来了自人类历史发明火以来最具变革性的力量。这个宇宙的基本能量,已经不再适合可以被抛弃的狭窄民族主义的概念。因为,现在已经谈不上保密,也谈不上防卫了。这一切都已经无法控制,除非能够唤醒人类的良知和坚韧。”

  • 1481-1482,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6 日星期四 上午 7:50:42

    使我们感到吃惊的,并不是一个“反恐怖法”草案所反映出来的问题,而是美国人对于所有的立法和案例所涉及到的公民自由和公民权利问题所持有的认真态度,惊叹他们的持久的顽强和理性的思索。

  • 1501-1504,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6 日星期四 上午 7:52:49

    这就是美国人今天对待任何一个民权案件的基本态度。发生的任何一件侵犯公民权利的事件,他们的态度就是:它如果可能发生在一个美国公民身上,那么,它也就可能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所以,在美国,对于这一类问题,会有很多人挺身而出。尽管他们和这一个公民并不相识,甚至,也许他们并不喜欢这个人。

  • 1553-1557,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6 日星期四 上午 7:56:43

    他们所在乎的,不仅是一篇文章作者的权利,也不仅是一个杂志社的权利,尽管他们很看重这种权利。他们中间有很多人,也并不赞成一定要以这样的方式讨论核问题,可以说,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深切担忧也不愿看到政府所警告的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但是,他们还是坚决站到了支持《进步》杂志社的一方。我感到,他们真正在心中无法平息的,是对于美国政府将要突破这个国家最重要的一条防线的恐惧。

  • 1561-1564,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6 日星期四 上午 7:57:38

    你经常问的问题是:什么是美国的自由。我最想告诉你的总是:什么是美国自由的代价。在新闻自由这个问题上,如果忽略一些次要的问题和争执,将会对新闻自由形成最大威胁的,就是国家利益。因为在上述案件中你可以看到,真正能够对新闻自由构成威胁,真正有可能迫使新闻自由让步的,就是国家利益。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新闻自由和国家利益是互为代价的。美国人始终站在两难之间,安全与自由。

  • 1576-1577,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6 日星期四 上午 7:59:12

    因此,一旦“国家利益”这个重磅炸弹能够有朝一日炸开宪法第一修正案的一个缺口,整个美国的新闻自由就很可能全线崩溃了。

  • 1581-1584,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6 日星期四 上午 8:01:20

    他们认为,这个社会从根本上的运作正常,才是他们继续这样自由自在生活下去的保障,而新闻监督是整个游戏规则在操作过程中最强有力的约束力量。如果没有这样的约束,一个聚集了巨大财富的美国政府,会迅速腐败下去,一个拥有强大权势的美国政府,会很容易地制造一些借口,轻易地拿走老百姓的那点自由。这是二百多年来,他们感到真正应该害怕的东西。

  • 1620-1623,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6 日星期四 上午 8:05:05

    最高法院一致通过推翻了初级法院的判决。并且,针对公职人员提出的诽谤案,第一次宣布了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当公职人员遇到不实的批评而受到伤害的时候,他不能以诽谤罪要求赔偿金,除非他能够提出证据,证明这是出于“真实的恶意”。

    法庭同时指出:在自由辩论中,发生失误是不可避免的,必须保护新闻界有“喘气的空间”,使他们有可能生存下去。在三年以后的另外两个案子中,美国最高法院又把这一原则从“公职人员”扩大到了“公众人物”。在 1986 年,这一原则再一次扩大到“卷入公众事物”的普通人。

  • 1634-1635,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6 日星期四 上午 8:07:04

    诽谤罪被陪审团否决了。他们的理由是,这种东西一看就知道是胡闹的,根本不会有人当真,也就谈不上什么诽谤。

  • 1647-1652,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6 日星期四 上午 8:09:19

    这个案子的首席法官讲的一段话让我一直很难忘记。公众人物是经常受到讽刺挖苦、漫画化甚至丑化的。他说,考虑到宪法第一修正案的普遍原则,我根本就没打算提供一个例外,让它在这种事情的对错中间划上一条界限。也就是说,对于美国的最高法院,诽谤罪问题的解决毕竟是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的,这就是宪法第一修正案所寻求的目标,确保新闻监督的功能,以维持社会的健康正常运作。因此,在最高法院判案的时候,就可以避开细节的纠缠,避开在低一层次的是与非之间划界限,而做出高一层次的原则性判决。

  • 1669-1671,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6 日星期四 上午 8:11:49

    色情读物也受到宪法第一修正案的保护,同在言论自由的范围之内。我已经介绍过,言论自由的关键是言论的“内容中性”,对于各种宣传,它只是简单地交给民众自己去判断。

  • 1750-1752,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6 日星期四 上午 8:19:07

    各大软件公司也在设计各种管制软件。最近设计出来的一种软件,五十美元一个,是家用的。家长们可以用来装在自己的电脑里,据说基本上可以阻挡所有的色情信息。这样的东西出得很快,因为准保能挣钱。

    绿坝 哈哈

  • 1792-1796,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6 日星期四 上午 8:53:19

    这里,政党只是一种团体,同样的团体在美国有成千上万,有宗教团体、学术团体,由各种各样目标、观点、信仰、兴趣等等原因而凑在一起的团体。它们之间,有大小的区别,而没有什么贵贱高下之别。在美国人的概念里,政党,只不过是对美国的各项方针政策目标有兴趣而凑在一起的一帮人而已,也是诸多团体中的一种。在层次上,一个党员并不比一个“鲸鱼协会”或“野狼协会”会员显得更“高级”。

  • 1974-1976,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6 日星期四 下午 1:27:46

    人们只是围绕着两百多年前定下的原则,尽他们的努力去实行。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的限制,也都会带来它的新问题。也许,重要的并不是今天的认识,而是不断思考和认识的过程。

  • 1974-1976,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6 日星期四 下午 1:27:53

    在美国有许多问题都并没有一个最终的定论。人们只是围绕着两百多年前定下的原则,尽他们的努力去实行。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的限制,也都会带来它的新问题。也许,重要的并不是今天的认识,而是不断思考和认识的过程。

  • 2161-2166,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7 日星期五 上午 8:50:28

    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一个广场上,曾经有人发起了这样一个活动。让全国所有的不论由于什么原因而成为枪下冤魂的亲属,将他们死去的亲人留下的一双鞋子放在这个广场上。那无边无际的鞋看着是那么触目惊心。有的粗犷结实,有的艳丽纤巧,有的稚嫩柔软,诉说着一个个突然中断了的人生。美国人民站在这一双双鞋前面,一切别人对于这块土地上所发生的枪支犯罪的指责、好奇、嘲笑和攻击,都变得很远很轻,只有这一双双鞋所盛着的一个个灵魂是真实和沉重的。因为这痛苦是他们自己的,这代价是他们为自己所选择的自由所支付的。

  • 2183-2186,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7 日星期五 下午 11:16:11

    宪法第二修正案中关于枪的行文很有讲究,它并不是说是宪法给了人民拥有武器的权利,而是说,人民拥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可侵犯。这两种讲法是不同的。也就是说,美国的建国者们认为,这种权利,不是任何人给予人民的一种恩赐,而是一种天赋人权。宪法所做的,只是规定了任何人都无权对这种权利进行侵犯而已。

  • 2217-2220,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7 日星期五 下午 11:20:26

    美国人早已习惯了这种舆论的对立,他们对任何一件事情都要听一听各种不同的观点,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不至于轻易就被人耍了。即使所有的人都相信克林顿的禁枪是完全善意的,他们仍然不会同意放弃该项自由。因为,迄今为止,美国人还是有这样的基本共识:作为个人,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好恶决定是否拥有武器,但是对于整体人民,拥有武器拥有武装是一个不可剥夺的天赋权利。

  • 2235-2237,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7 日星期五 下午 11:22:24

    美国是一个非常强调保护个人隐私、私人财产和私人领地的国家。《权利法案》的第三条,即宪法第三修正案规定“任何士兵,在和平时期,未得屋主的许可,不得居住民房;在战争时期,除非照法律规定行事,亦一概不得自行占住”,

    第四修正案“人人具有保障人身、住所、文件及财物的安全,不受无理的搜查和扣押的权利;此项权利不得侵犯;除非有合理的理由,加上宣誓和誓愿保证,并具体指明必须搜索的地点、必须拘捕的人,或必须扣压的物品,否则一概不得颁发搜捕状”,

  • 2239-2240,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7 日星期五 下午 11:22:34

    在同是私有制的日本,私有领地受到侵犯,你是可以去法院告的,但是在美国,私人领地受到侵犯,你是有权开枪的。

  • 2270-2273,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7 日星期五 下午 11:25:29

    克林顿接见了死去的日本留学生的父母,再三向他们表示他对这一事件道义上的遗憾。但是,总统是无法出于外交上的考虑干预司法的,退一步说,即使克林顿有能力干预,他也不会这样做,因为美国总统最顾忌的总是国内的原则和逻辑,国际影响相对来说是次一步的。

  • 2434-2435,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8 日星期六 上午 9:17:45

    根据宪法第四修正案,最高法院早就有了“排斥原则”,这个原则认定,任何非法搜查的证据都不能用于审理过程,任何在这个基础上的定罪都必须撤销。

  • 2467-2470,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8 日星期六 上午 9:26:44

    在美国,所有的人都知道,这样一个案子以胜诉终结,就是意味着另一个案子的马上开始。所不同的是,在下面一个案子里,前面的被告将要以原告的身份出现,而前一个案子里的全部原告,一个都跑不掉,通通都会成为被告。这个在美国众所周知的“规律”,非常有效地防止了美国政府公职人员对平民的迫害,因为他们必须有所顾忌,一不当心的话,弄不好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2557-2558,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8 日星期六 下午 11:23:29

    因此,公民权利的保障,不是仅仅依靠《权利法案》的条文,它还必须依靠健全独立的司法制度、健康的社会机制、良好觉悟的社会和民众团体。而且,这个社会必须普遍有起码的正义感和公民良知。

  • 2655-2657,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9 日星期日 上午 10:56:15

    因为根据美国的法律,不论嫌疑犯被控的罪行有多么严重,不论检方手中掌握的证据看上去是多么的有力,在他被宣判有罪之前,都必须假设他是无罪的。“无罪假定”在美国的司法制度中是极为重要的一条。

  • 2660-2662,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9 日星期日 上午 10:56:50

    所以,在被告不认罪的情况下,检方的责任是陈列证据,证明控告可以站得住脚,以期找出真正的罪犯。而作为辩方,是竭力对检方的证据提出疑点,甚至推翻检方的证据,以期维护有可能被冤枉的被告的清白。因此,在道义上,双方丝毫没有贵贱高下之分。

  • 2663-2664,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9 日星期日 上午 10:57:13

    如果检察官有任何抬高自己在道义上地位的迹象,比如说,宣称自己是伸张正义,而暗示辩护律师是为罪犯开脱等等,都是违反了“公平游戏”的原则,是严重犯规的行为。

  • 2665-2666,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9 日星期日 上午 10:57:42

    更重要的一点,是美国非常彻底的司法独立。不论是什么性质的案件,美国政府无权干预任何一个审理过程。

  • 2735-2738,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9 日星期日 上午 11:11:04

    《权利法案》的核心就是防止美国政府剥夺人民的自由和权利,如果以“成败论英雄”,岂不是鼓励警察违反宪法。如果出现制造借口为非作歹的警察,老百姓还有什么力量可以把他们抵挡在门外呢?所以,如果警察未持有搜捕状进行搜查和逮捕,那就是违宪,即使拿到天大的证据,也只有一个结果:证据作废,放案犯回家。

  • 2924-2926,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9 日星期日 上午 11:35:56

    在向证人提问时,也绝对不允许“争执”。与证人的全部对话只能以提问的形式出现。即使提问的一方发现证人明显是在那里说谎,他也不能直接对证人说,你这是说谎,因为这不仅已经不是“提问”,而且是一种“争执”。在这种情况下,提问者能够做的,就是以继续提问的方式戳穿证人的谎言。

  • 3044-3047,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9 日星期日 上午 11:49:30

    其中一个名叫戴尔希的白人女孩说,不管大家怎样取笑这场审判,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到最后还是确定不了辛普森是否有罪,那么,就会有两种错判的可能:一是他真的杀了人而被放掉,二是他没杀人而被判了无期徒刑。在这两种情况下,我宁可他是杀了人而被放掉了,也不愿意看到他是有可能被冤枉的,却待在牢里。对于这一点,所有在场的人都表示同意。

  • 3047-3049,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9 日星期日 上午 11:50:23

    他们一般来说,对刑事案件的审判从来不持有完全“不冤枉一个好人,也不放过一个坏人”的乐观态度。他们相信会发生一些情况使大家都难以判别,在这种情况下,我惊讶地发现,他们的原则很简单,就是“宁可放过一千,不可错杀一个”!

  • 3127-3129,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9 日星期日 下午 9:11:02

    刑事法律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则,被告只要提出怀疑即可,不必作出证明,这叫做“没有证明的负担”;而相反,检方则必须提供证明以“超越合理的怀疑”,这叫做“具有证明的负担”,或者说“证明的负担在检方”。

  • 3406-3406, 标注, 2025 年 10 月 19 日星期日 下午 10:00:23

    在双方的证据出现矛盾的时候,必须倾向于相信证明被告罪名不成立的证据。

  • 3586-3590, 标注, 2025 年 10 月 20 日星期一 上午 7:55:14

    一个国家的法律是针对它的整体人民的,只有当它对所有的人是公正的时候,任何一个“个人”才有可能在任何情况下都受到法律的保护,从而拥有安全感。相反,如果一个社会纵容对一部分大家认为是“坏人”的人草率处理,表面上看起来有可能是维护了“好人”的利益,但是事实上,在这种情况下,已经隐含了对每一个人的公民权利的威胁。在一定的气候下,无视公民权、践踏公民权的“细菌”,就会以人们意料不到的速度突然迅速生长,危及每一个“个人”,“好人”、“坏人”通通无法幸免。

  • 3595-3597, 标注, 2025 年 10 月 20 日星期一 上午 7:56:21

    牺牲任何一个“个人”的自由权利以及家庭幸福,以此作为换取社会利益的代价,这种做法的合理性是不被美国的宪法精神所承认的。它不承认任何一种社会要求可以高于一个公民对于自由幸福和合法权利的要求。

  • 3600-3602, 标注, 2025 年 10 月 20 日星期一 上午 7:57:10

    当政府的权利没有任何限制,以至于膨胀到了百姓都要把这样的时刻当做“幸福时刻”的时候,也许街上盗贼是很少的,犯罪率是很低的,社会是“安定的”,法律是绝对不保护坏人的,但是这样的法律也同样是不保护好人的。

  • 3637-3638, 标注, 2025 年 10 月 20 日星期一 上午 8:00:58

    这个时候,关键的问题已经不是判案者是不是专业人员的问题,而是判案者是否公正的问题了。这个公正,是指判案者首先绝对没有陷害被告的动机,并且尽可能不受任何其他影响,而仅仅以证据为依据去进行判定。

  • 3660-3662, 标注, 2025 年 10 月 20 日星期一 上午 8:04:51

    你一定记得前面的那些信里,每当我在一个方面回答了你的问题,介绍了美国人所拥有的自由和权利,我就要同时告诉你,他们为此支付了什么样的代价。让你对这些代价有清楚的了解,是我写这些信的真正出发点。

  • 3674-3677, 标注, 2025 年 10 月 20 日星期一 上午 8:06:49

    他跑了,永远地跑了。就是你明天发现一把凶刀,上面有他清清楚楚的血手印,就是明天有人拿出一盘录像带,上面有辛普森杀人的全过程,也统统没有用。检察官再也不可能向他提出另一场起诉,因为在美国的宪法修正案的第五条里,有这样一句话,“人民不得为同一罪行而两次被置于危及生命或肢体之处境”,这在美国的法律术语中叫做“两次困境”,将一个公民置于“两次困境”是违宪的。《权利法案》的这一条,限制了政府的执法人员对一个公民无休无止的纠缠。

    宪法的制定者认为,必须防止这样的情况:一个执法人员没有充分证据却要判一个人有罪,当陪审团宣布“罪名不成立”之后,执法人员不甘心,明天弄到一点什么,重新起诉,后天有些借口,又重新起诉,反正你别想太平。

    禁止“两次困境”就彻底杜绝了这种可能。对于一个罪行,刑事起诉只以一次为限。

  • 3680-3682, 标注, 2025 年 10 月 20 日星期一 上午 8:07:31

    “宁可放过一千,不可错杀一个”,这里,不错判错杀一个无辜公民的代价,就是可能有一千个罪犯被放跑了。这种代价是多方面的,不论从哪一方面去探究,都是沉重的。

  • 3703-3704, 标注, 2025 年 10 月 20 日星期一 上午 8:09:47

    他们为这块土地选择了这样的原则,就必须为这块土地上发生的一切支付代价。有时候,这个代价是指金钱,有时候,这个代价,甚至是生命。

  • 3720-3722, 标注, 2025 年 10 月 20 日星期一 上午 8:11:30

    在民权运动中,人们的情绪,尤其是黑人的情绪是多么强烈,冲突是多么容易发生。马丁·路德·金的伟大,正在于他站在干柴边上,却能够不去点燃一堆可以利用的烈火,而是主张和平和非暴力的抗议。

  • 3762-3764, 标注, 2025 年 10 月 20 日星期一 上午 8:16:25

    在美国的宪法里,非常特别的一点,就是它的实行不允许有任何假设条件下的变通。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美国政府在任何情况下,都无法中止人民可以享受的宪法权利。

  • 3819-3822, 标注, 2025 年 10 月 20 日星期一 上午 8:24:41

    陪审团宣布,具体参与“秘密计划”的几名联邦调查局的被告罪名成立,赔偿金额达七十万美元以上。他们大叫冤枉,他们辩称,对于他们来说,这只是执行公务。但是从 1971 年起,美国的法律已经要求公务人员对执行公务中的行为负法律责任,只有在一个情况下例外,就是在公务员执行公务的时候,坚信自己是不违反宪法的,才可以免予起诉。

  • 3833-3836, 标注, 2025 年 10 月 20 日星期一 上午 8:27:17

    美国最高法院对这一类问题有这样的看法:他们认为,保护个人权利,尤其是像集会自由这样的基本权利,在平静的年代和社会安定的时期,是容易做到的;可是,在社会产生危机的时候,要做到这一点就显得困难得多。但是,恰恰是这个时候,更应该让人民有集会和把话说出来的权利,让他们有机会表达一种和当时正统的观点不同的意见。

  • 3837-3840, 标注, 2025 年 10 月 20 日星期一 上午 8:27:53

    1937 年,美国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就写过这样一段话:“有人会煽动以暴力推翻我们的制度,我们是应该把社会从这样的煽动中安全引导出来。但是,我们越是认识到这样做的重要性,越是应该坚持保护言论自由、新闻自由和集会自由这样的宪法权利不受侵犯。坚持这样做,正是为了使我们能够通过和平的手段完成所要求的社会变化。几个世纪以来,共和制度就是建立在这一点上的,这也恰是一个依靠宪法建立起来的政府的真正基础。”

  • 3843-3846, 标注, 2025 年 10 月 20 日星期一 上午 8:29:07

    站在今天的立场上,所有的人都会看到,美国人民的这两种“非正统观点”,无疑是代表了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好在,尽管有联邦调查局这样的问题,但是,美国习惯于遵从宪法的总趋势,还是基本保障了这样一种民间“非正统观点”的自由表达,也使得三十年代那位大法官非常理想化的预言基本实现。

  • 3898-3899, 标注, 2025 年 10 月 20 日星期一 上午 9:00:26

    一个不敢反思反省、不敢正视自己弱点的种族,是不会真正健康强健起来,也不会真正受到尊重的。

  • 3910-3912, 标注, 2025 年 10 月 20 日星期一 下午 12:45:28

    奴隶制是一个社会制度的罪恶,而不是种族的罪恶,只是在美国,在一个历史阶段,它恰与种族相连。当时,奴隶主基本上都是白人,奴隶基本上都是黑人。

  • 4048-4052, 标注, 2025 年 10 月 20 日星期一 下午 12:55:43

    但是,天天和我们的美国朋友们在一起,发现他们个个也都得靠自己奋斗。他们都算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甚至包括其中少数富家子弟,他们的生活,也都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顺利。除了没有语言问题之外,我们在这儿经历过的困难,他们很多人也都得经历。相比之下,他们的生活态度常常表现得更为轻松。我发现,这并不完全是因为他们是土生土长的缘故,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生活观念的不同。

    他们特别注重个人意愿、个人生活和个人幸福,因此个人奋斗也就随之而天经地义,因为没有后者就没有前者。反之,没有前者也就没有了后者的动力。同时,整个社会,从法律到人们的习惯,都高度尊重个人的生命、个人的幸福、个人的意愿和个人的意志,都把个人意志的自由和个人的奋斗看做是高于一切的。这和我们中国人历来把社会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认为个别的人可以为社会而牺牲,个人在伦理上也应该为社会而牺牲,有着逻辑上的不同。

  • 4102-4104, 标注, 2025 年 10 月 20 日星期一 下午 1:25:39

    写到这儿想起了有一个统计说,论每人每年在社会政治方面的捐款,在美国的犹太人平均是大约六十美元,在美国的中国人平均是不到半美元。有趣的是,人们都认为犹太人是以小气出名的,而中国人则一向被认为是在一个置社会于个人之上的文化中长大的。

  • 4115-4117, 标注, 2025 年 10 月 20 日星期一 下午 1:26:52

    我想起这些事例,只是想说明,美国这样一个高度尊重个人生命、个人生活、个人意愿、个人意志,处处强调个人奋斗的社会,它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相互尊重和宽容,而不是冷酷的争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