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翦商:殷周之变与华夏新生 李硕
93-94, 标注, 2025 年 3 月 9 日星期日 下午 8:35:46
也许,我们至今也还难以完全了解我们自己。考古,就犹如一面深埋地下的镜子,倒映出我们陌生的形象。
301-301, 标注, 2025 年 3 月 10 日星期一 上午 7:56:27
中国古文明的重要特征是实用和低成本,不重视公共参与性。
306-308, 标注, 2025 年 3 月 10 日星期一 上午 7:58:13
周灭商后,人祭被周人消除,但周人并未开创一种新的宗教,而是采用世俗的人文主义立场,与极端宗教行为保持距离,不允许其干预现实生活,所谓“敬鬼神而远之”。这奠定了后世中国的文化基础。
317-318, 标注, 2025 年 3 月 10 日星期一 上午 7:59:35
故而,《易经》的内容多是文王的翦商谋略,也正因此,这部分内容最为隐晦。
346-347, 标注, 2025 年 3 月 10 日星期一 上午 8:03:24
也许,我们至今也还难以完全了解我们自己。考古,就犹如一面深埋地下的镜子,倒映出我们陌生的形象。
349-351, 标注, 2025 年 3 月 10 日星期一 上午 8:03:47
广义的人祭,可以界定为出于宗教理念而杀人奉献给神灵的行为。这里的神灵包含上帝(帝和上帝在商人甲骨文中多次出现)、各种自然神以及尊贵的死者亡灵。
389-390, 标注, 2025 年 3 月 10 日星期一 上午 8:05:57
商代甲骨卜辞中的“羌「主要是山西、陕西地区的土著居民,这些人在周代逐渐汇聚成为华夏族。在后世的汉语中,“羌”字又演变成汉人对位居西方的少数族群的称谓,这和商代的“羌”已经不是同一种人。
431-432, 标注, 2025 年 3 月 10 日星期一 上午 8:08:09
六千多年前的仰韶半坡文化新石器时代,比如陕西临潼的姜寨遗址,
487-489, 标注, 2025 年 3 月 10 日星期一 上午 8:15:02
以上两千年历程,是新石器中晚期到文明(青铜)时代前夜的变化大趋势:从村落到部落再到早期国家。通俗一点说,就是从村级到乡级、县级的递增升级。
551-554, 标注, 2025 年 3 月 10 日星期一 上午 8:29:25
在新石器时代,华北地区之所以动辄爆发冲突或战争,人祭兴盛,可能和旱作农业不需要水利设施 11、人群之间没有协作的动因有关。而伴随着征服的,是人群共同体规模的不断扩大,从而催生了众多古城和早期国家。
976-979, 标注, 2025 年 3 月 10 日星期一 下午 7:03:24
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都是常用的词,但这两个词的含义并不对等。青铜器从未完全淘汰石器,它更多体现的是上层人生活的改变,就像 古人发明文字后,社会上的多数人仍是文盲。社会的发展水平往往是被占人口少数的精英阶层代表的。但我们不能因其数量少而低估青铜,正是它铸造了华夏的最初文明和第一王朝。
988-990, 标注, 2025 年 3 月 10 日星期一 下午 7:04:39
学术界以往对“文明”的界定比较严格,其中有三个关键要素: 城市、冶金技术和文字。按这种标准,商代晚期的殷商阶段属于文明,因为有可以释读的甲骨文;后来也发现过早商阶段的甲骨文材料,但极为稀少。总体来说,商代符合严格的文明标准,争议不大。
988-992, 标注, 2025 年 3 月 10 日星期一 下午 7:04:52
学术界以往对“文明”的界定比较严格,其中有三个关键要素: 城市、冶金技术和文字。按这种标准,商代晚期的殷商阶段属于文明,因为有可以释读的甲骨文;后来也发现过早商阶段的甲骨文材料,但极为稀少。总体来说,商代符合严格的文明标准,争议不大。 但商代之前的夏-二里头,缺少文字要素;再早的新石器末期古国,如石御、陶寺和良渚等,有万人聚居的大型聚落及明显的阶级分层和宏大建筑,却没有或极少有铜器。这些都不符合严格的文明标准。
1066-1067, 标注, 2025 年 3 月 10 日星期一 下午 7:11:46
二里头-夏朝建成了一个大型聚落和复杂社会,而且依靠青铜技术保持着长期稳定;由此,一千多年来古国兴废无常的难题终于被破解。
1080-1084, 标注, 2025 年 3 月 10 日星期一 下午 7:13:21
石器时代通往青铜时代的大门看似很宽,实则很窄。这些困难和偶然性,又催生了关于金属冶炼的神秘玄学观念,认为某些神灵会影 响冶炼的成效,所以人们会用不同的形式进行祈福,请神赐予高质量的产品——从夏到商,冶铜区的人祭遗存都比较密集,直到钢铁时代,冶炼仍是充满着不确定性和神秘色彩的活动,甚至有工匠舍身投入炼炉、获得高质量金属的传说。
1362-1364, 标注, 2025 年 3 月 11 日星期二 上午 7:54:41
据说,商人始祖是一名叫简狄的女子,有次在野外洗澡时,她见到玄鸟产下一枚卵,就吞了下去,结果生下儿子契,繁衍出后来的商族。上古时代,常有女子未婚生育的神话,据说这是母系时代“知其母, 不知其父”的特征。
1375-1376, 标注, 2025 年 3 月 11 日星期二 上午 7:56:04
杜甫诗云:“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1375-1377, 标注, 2025 年 3 月 11 日星期二 上午 7:56:24
杜甫诗云:“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商星都是黎明时在东方出现,参星总是黄昏时在西方出现,永远一东一西,所以人生分离难聚也被称为“参商”。
1403-1405, 标注, 2025 年 3 月 11 日星期二 上午 8:00:26
对商族来说,王亥遇难和上甲微复仇是生死攸关的事件,也是商族历史上的重要分水岭。 在殷墟甲骨卜辞中,后世商王称王亥为“高祖王亥”,经常单独祭祀他;而上甲微多是和之后的历代先君、先王一起接受祭祀,卜辞写作“自上甲”或者“自上甲至(某先王)
1412-1415, 标注, 2025 年 3 月 11 日星期二 上午 8:01:30
史书中并没有王亥牧羊的记载。周族人原本在西部高地放牧羊和黄牛,所以,周文王可能是用自己熟悉的生活来想象王亥时代,错误地增加了一条“丧羊于易”:羊不适应潮湿环境,不适合王亥时代的商族人。这也说明,《易经》卦爻辞中的商代史事并不完全可信,周文王可能会基于西土周人的环境错误地理解商人历史。
1452-1456, 标注, 2025 年 3 月 11 日星期二 上午 8:07:20
在灭夏之前,商族人很可能已经发明了最初的文字。商业贸易需要记账和远程传递信息,而这都会刺激数字和文字的发明。在商人创造文字之前,很多部落已经有了初步的记事符号,比如,对良渚文化和龙山文化的考古,就曾发掘出一些刻划符号的陶片。而商族人在迁徙和贸易中与较多部族打过交道,有机会见到各种记事符号的用法,所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汇总是完全有可能积累起完整记录语言的字符体系的。
1480-1484, 标注, 2025 年 3 月 11 日星期二 上午 8:09:58
《易经》中也多次出现过鸟。周人和商族起源不同,并不崇拜鸟,但在创作《易经》时,周文王引用了一些与鸟有关的商人的历史掌故,如《旅》卦上九爻辞: 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啖。丧牛于易。凶。这条爻辞涉及王亥在有易氏丧牛和被杀之事。“旅人先笑后号眺”是关于王亥旅行在外的遭遇;而鸟巢被焚毁,则象征王亥的命运。长期以来,人们都没有发现《易经》里隐藏的这段掌故,直到民国时期才被顾颉刚破解:“丧牛于易”是说王亥在有易氏部落遇难,牛 群被夺走。
1548-1549, 标注, 2025 年 3 月 11 日星期二 上午 8:23:39
但其实,早商的奇迹更多,它在二百年左右的时间里创造的成就,其后一千年都难以再现。那是一种几乎抵达秦汉大一统王朝的气象。
1548-1551, 标注, 2025 年 3 月 11 日星期二 上午 8:23:56
但其实,早商的奇迹更多,它在二百年左右的时间里创造的成就,其后一千年都难以再现。那是一种几乎抵达秦汉大一统王朝的气象。比如,它拥有地跨千里的遥远殖民城邑,有规模庞大到脱离当时人口总量和经济水平的大型仓储设施。 可以这么说,在早期青铜时代,早商堪称一场“现代化”奇迹。
1589-1591, 标注, 2025 年 3 月 11 日星期二 上午 8:29:48
灭夏时,商人已有了初步的文字。这是建立真正王朝统治的必要工具。商人应当也会利用宗教的神秘感和威慑力,虽然我们目前对于商初宗教的了解还很少,但从后来其在商朝的重要地位看,早期的商王们肯定在宗教上投入过相当大的精力。
2349-2352, 标注, 2025 年 3 月 12 日星期三 上午 7:52:56
到这里,一切似乎都很自然,但考古发掘揭开了惊悚的一幕。 一座两间连体的房子(F2)西墙的基槽里,埋着一件陶罐,里面是一具不满三岁的幼儿尸骨。显然,这是给新房奠基的巫术,用幼儿向土地之神献祭,以保佑家宅平安。献祭的死者不止幼儿,朝东的屋前还有四座祭祀坑,其中三座各埋入一只猪、牛、羊,第四座坑(H104)埋的则是人。
2371-2373, 标注, 2025 年 3 月 12 日星期三 上午 7:56:39
屋檐下悬挂人头的不止 F2,紧挨着的 F6 亦是如此:F6 由两间北屋和四间西屋构成,西墙内夯筑了一颗人头,是一名大约十八岁的女性的;在房子坍塌的泥土中散落着五枚人头骨,之前应当也是悬挂在屋檐之下的。
2947-2948, 标注, 2025 年 3 月 12 日星期三 下午 10:54:49
后来的周人史诗把他们的灭商事业称为“翦商”,也是取其宏大之意。
3082-3084, 标注, 2025 年 3 月 13 日星期四 上午 7:52:53
这种规则之下,商王需要直接管理的王朝事务比较少,其最重要的事务是组织祭祀和战争,而商人各宗族则承担提供祭祀贡品和战争兵员(自带装备)的任务。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正是家族
3082-3084, 标注, 2025 年 3 月 13 日星期四 上午 7:52:59
这种规则之下,商王需要直接管理的王朝事务比较少,其最重要的事务是组织祭祀和战争,而商人各宗族则承担提供祭祀贡品和战争兵员(自带装备)的任务。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正是家族分封制而非官僚帝制时代的规则。
3124-3125, 标注, 2025 年 3 月 13 日星期四 上午 7:58:15
商王有一种军事征伐的仪式,名“步”,甲骨文写作□或□,字面意思是步行,可能是指商王全副武装带领部队行军。甲骨卜辞中有大量王“步”的记载。
3124-3126, 标注, 2025 年 3 月 13 日星期四 上午 7:58:20
商王有一种军事征伐的仪式,名“步”,甲骨文写作□或□,字面意思是步行,可能是指商王全副武装带领部队行军。甲骨卜辞中有大量王“步”的记载。在殷都时代,商王行猎或出征一般会乘坐马车, 但“步”这种古老而威严的仪式一直存在
3128-3129, 标注, 2025 年 3 月 13 日星期四 上午 7:58:25
周人也学习了“步”的仪式,比如,有些文献就记载过周武王“步”而行军,和甲骨卜辞很相似:“王乃步自于周,征伐商王纣。”(《
3136-3137, 标注, 2025 年 3 月 13 日星期四 上午 7:59:28
商朝不可能被武力摧毁,却可能会因异族熏染而堕落。如何维持地跨千里的广域王朝,让商族保持自己的高贵特性,是早商时代留下的命题。
3145-3147, 标注, 2025 年 3 月 13 日星期四 上午 8:00:47
幸运的是,郑州最发达的铸铜和制骨作坊都在城外,它们所代表的群体才是商人传统的保存者,并在内战中挫败了城内欲废人祭的“改革派”。商族传统精神离不开那些分散而自治的商人族邑,就像美国的白人精神离不开南方种植园的“红脖子”
3145-3147, 标注, 2025 年 3 月 13 日星期四 上午 8:00:51
幸运的是,郑州最发达的铸铜和制骨作坊都在城外,它们所代表的群体才是商人传统的保存者,并在内战中挫败了城内欲废人祭的“改革派”。商族传统精神离不开那些分散而自治的商人族邑,就像美国的白人精神离不开南方种植园的“红脖子”一样。
3192-3193, 标注, 2025 年 3 月 13 日星期四 上午 8:04:25
铭文“后母辛”:“辛”是妇好的出生日,用天干日起名是商人的习俗;“后母”,则是她为商王生育过子女后获得的尊称。
3306-3307, 标注, 2025 年 3 月 13 日星期四 上午 8:18:01
有卜辞显示,妇妌被后世商王尊称为“妣戊妌”。(《屯南》4023)这说明她出生日的天干是戊,也是著名的“后母戊鼎”和王陵区 M160 墓的主人。
3309-3309, 标注, 2025 年 3 月 13 日星期四 上午 8:18:18
武丁是商朝历史上一位很重要的王,奠定了殷都的格局以及商朝 后期的疆域,遂被后世称为“高宗”。
3326-3328, 标注, 2025 年 3 月 13 日星期四 上午 8:19:50
《帝王世纪》的信息来源也是一个谜。这本书写作于 4 世纪初,比司马迁晚了四百年左右,没人知道它为什么能提供司马迁没有记载的史事。看来,有些历史碎片虽然没有进入儒家的“六经”,也没载入《史记》,但从商周到秦汉三国,它们一直在阴影中流传。
3431-3433, 标注, 2025 年 3 月 13 日星期四 上午 8:24:58
“子”自少年时代“入学”,在王室大学里学习各种贵族技能,比如“舞戊”。商人的“舞”并非后世意义上的表演性舞蹈,而是团体实兵演练,甚至有伤亡的可能。
3433-3433, 笔记, 2025 年 3 月 13 日星期四 上午 8:25:33
质子团,上!
3446-3448, 标注, 2025 年 3 月 13 日星期四 上午 8:26:36
甲骨文中的“疫”字,字形是一个人躺在床上,身下正在出汗,有人手拿锤子打击其腹部,象征病痛的状态。另有一种解释则为手拿廷石为患者做按摩治疗。无论哪种,它反映的都是卧床生病。
3572-3576, 标注, 2025 年 3 月 13 日星期四 上午 8:33:49
由于从未被盗掘者发现,坑内甲骨保存得非常完整。许多整版的龟甲虽然遍布裂纹,非常脆弱,但经过技术处理,基本保持了原貌。倘若是被非法盗掘,绝大部分甲骨都将变成碎片,无法识别。历代商王留下的甲骨卜辞虽然数量多,但大都是盗掘出土,非常凌乱,很多同属一王或同一批次的卜辞都丧失了联系。考古学者们希望通过字体和占卜师的名字对零散的卜辞进行分组、划分年代,但结论往往充满争议。这是盗掘带来的无法挽回的信息损失。
3703-3705, 标注, 2025 年 3 月 13 日星期四 下午 6:30:24
这是上古时代的常态:并非所有的人类社群都会自动进化成更大的共同体和国家;事实是,多数会一直停滞无为,直到被强大的古国或王朝吞并,被强行裹挟进人类的“发展”大潮中。
3787-3788, 标注, 2025 年 3 月 13 日星期四 下午 6:37:51
商朝授予周文王的封号则是“周方伯”。6伯是异族酋长,商朝是不会给异族头领“侯”的称号的。
3789-3791, 标注, 2025 年 3 月 13 日星期四 下午 6:37:58
妇某”的称呼专用于商族血统的后妃,比如著名的妇好。倘若是异族女子,哪怕成为商王宠妃,也不会享有这种称呼,比如末代商纣王宠爱的妲己,她来自“己”姓的苏国,而非“子”姓的商族,所以不能称“妇妲”。
3938-3939, 标注, 2025 年 3 月 13 日星期四 下午 6:47:33
西周之后,人们还创造了那些更古老的半神帝王的“创世记”,比如黄帝和炎帝,嫁接和混淆了很多周族早期传说,造成了很多混乱。
3969-3973, 标注, 2025 年 3 月 13 日星期四 下午 6:50:09
同样是未婚生子,简狄繁衍出商族,姜嫄繁衍出周族。有学者认为,这是人类早期母系家族的表现:女子不出嫁,男子到外部落约会临时性伴侣,所谓生子“知其母,不知其父”。不过要注意,在《生民》里,姜嫄发现自己未婚先孕后,还是会感到恐惧。而这是父系家族时代的观念。所以,《生民》反映的应该是母系家族和父系家族正交替的时代,在当时,两种家族观念还杂糅并存。这也正是男性始祖领袖产生的背景:从母系家族诞生,然后建立起自己的父系家族与国族。
4175-4183, 标注, 2025 年 3 月 13 日星期四 下午 10:56:53
关于周人更古老的始祖,或者说商、周等各民族的始祖,春秋时还出现了黄帝和炎帝的说法。有一种说法是:“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意思是说,黄帝住在“姬水”旁边,所以用“姬”姓;炎帝住在“姜水”旁边,所以用“姜”姓。7 这其实是把羌人和周人曾经的共生关系推到了更古老的时代:炎帝成了羌人的始祖,黄帝则成了周人、商人以及其他各族群的始祖。 史学大家顾颉刚称这种现象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意思是说,越晚产生的传说,反倒在神谱里面越古老,就像人们堆柴堆,“后来者居上”。因为时代越晚,各族群的祖先传说就越是逐渐汇总到一起,这时,各自的先祖孰先孰后以及谁比谁厉害就成了问题。因此,为了制造更大范围的身份认同,就只能创作更古老的先祖,给各族群增添一位共同的始祖。先祖诸神的关系和谐了,世间各族群的关 系才能和谐。
4231-4232, 标注, 2025 年 3 月 13 日星期四 下午 11:03:21
“周”字的甲骨文写作图或用,古文字学家认为,这是耕作的农田的形状,因后稷以来的周人擅长耕作,所以便用农田的造型来表示周。
4247-4250, 标注, 2025 年 3 月 14 日星期五 上午 7:55:19
姜嫄生的这一对儿子,不仅分化成为两支周族,也被后世创造为黄帝和炎帝,成为整个华夏世界的共同祖先。这背后的原理是,自西周以来,姬周文化成为正统,他们的族源故事自然成为重新创作古史的首选素材。当然,其他东方部族的族源传说也会是素材,但地位远不如周族始祖化身那样处于核心地位。
4378-4381, 标注, 2025 年 3 月 14 日星期五 上午 8:06:27
夯土版筑需要密集的协作劳动,周人便唱起节奏明快的歌谣来协调动作。周人史诗的四字句,很可能就源自集体劳作时的“夯歌”。当上百堵土墙同时动工,轰隆隆的夯筑声比鳄鱼皮鼓还响亮:“揉之膜膜,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屡冯冯。百堵皆兴,暮鼓弗胜。”
4381-4381, 笔记, 2025 年 3 月 14 日星期五 上午 8:07:05
封神电影中类似的场景
4389-4391, 标注, 2025 年 3 月 14 日星期五 上午 8:08:03
在后世周人的史诗里,亶父被尊为“大王”(太王,古老的王), 他迁居岐山之阳的周原,也被描述成周人“翦商”事业的开端: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翦商。(《诗经·鲁颂·宫》)
4420-4421, 标注, 2025 年 3 月 14 日星期五 上午 8:10:33
但武乙王却在此次巡视和亲征中离奇地死亡,据《史记·殷本纪》:“武乙猎于河渭之间,暴雷,武乙震死。”“震死”,就是被雷电劈死。未济卦九四爻辞中的“震”似乎也与此有关。
4444-4447, 标注, 2025 年 3 月 14 日星期五 上午 8:15:35
季历时代的周族尚未脱离野蛮色彩,因此,从相对繁华开化的中原远嫁荒僻西土,这让大任一直难以适应。后世经过改造的历史说,大任在怀胎(周昌)之后,“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傲)言”,全面符合儒家的妇道礼仪,是胎教的创始人。其 实,这很可能是和丈夫疏远而造成的家庭生活冷淡所致。
4519-4519, 标注, 2025 年 3 月 14 日星期五 上午 8:25:44
渭河上喧嚣了起来,很多条小木船被系在河中,上面铺有木板,一座浮桥就这样搭了起来。
4535-4535, 标注, 2025 年 3 月 14 日星期五 上午 8:28:07
他的头衔是“太保”,意为“国君的监护人”。
4553-4554, 标注, 2025 年 3 月 14 日星期五 上午 8:30:01
商王帝乙可能在位二十六年,6然后由儿子帝辛继任,这便是末代商王纣。他名为“受”,也称“辛受”。“纣”可能是后世周人给他的贬义称呼。
4555-4557, 标注, 2025 年 3 月 14 日星期五 上午 8:31:02
从《易经》的一些内容来看,周昌年轻时经常带领族人远征羌戎部落,积累了很多捕俘经验。不过随着儿子们逐渐长大,周昌开始脱离征战厮杀,由长子伯邑考和次子周发(后来的武王)更多地承担军事工作。
4569-4570, 标注, 2025 年 3 月 14 日星期五 上午 8:33:19
甲骨占卜的表面原理是观察骨头或龟甲上烧烫出的裂纹(兆纹),解读吉凶;但其深层原理却是通灵,即向某些特定的神灵询问神意。
4575-4577, 标注, 2025 年 3 月 14 日星期五 上午 8:34:43
周昌还想尽办法搜罗来自商朝境内的人,以获取和利用商朝上层的占卜通神技术。《史记·周本纪》说,文王礼贤下士,为了接待外来的有才之人,经常到中午还顾不上吃饭,所以从商朝投奔他的人逐渐多了起来,
4642-4646, 标注, 2025 年 3 月 14 日星期五 下午 6:37:23
沉迷占卜算命的人,大都信仰各种超自然能力和现象,包括那些神异的传说。根据商人传说,玄鸟(燕子)是商王的祖先。在《易经》里,有“飞鸟以凶”和“飞鸟遗之音”之类的说法。也就是说,周昌已经注意到飞鸟会给敌人传递信息,他应该是认为,倘若燕子发现自己的秘密,就会报告给商纣王。而燕子喜欢在屋檐下或屋梁上做巢。所以,为了躲开这些随时飞来的耳目,周昌只能躲进地窖,盖严木板,点起油灯。
4717-4718, 标注, 2025 年 3 月 14 日星期五 下午 6:41:19
和这段历史一起被遗忘的,是商朝的鬼神血祭文化。自周朝建立,人们的记忆里便再也没有了那个血腥、恐怖而漫长的年代,“历史”成为一连串古代圣王哺育和教化群氓的温情往事。
4718-4718, 笔记, 2025 年 3 月 14 日星期五 下午 6:41:48
我们生活在故事之中
4733-4734, 标注, 2025 年 3 月 14 日星期五 下午 6:45:53
《易经》是商朝末年的产物,释读其中的文字,需要参照商人的甲骨文。甲骨文的“孚”,写作□,字形是一只手抓住一个儿童,乃俘获之意,且特指捉来献祭的人牲。
4791-4793, 标注, 2025 年 3 月 14 日星期五 下午 6:52:55
大壮卦为何要用公羊代表羌人,还写得这么隐晦?本书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周人和羌人有古老的同宗亲缘,对周族来说,替商朝捕猎羌人在道义上是一种耻辱。所以,即便创作《易经》时,周昌已经比较商化,使用的也是商人的语言和思维,但他还是表达得非常隐晦,甚至不愿写出“羌”字。
5007-5009, 标注, 2025 年 3 月 15 日星期六 下午 12:03:33
《易经》的坎卦是关于牢狱生活的。坎,古人注解为“坎陷”,即挖掘的壕沟或地洞。六十四卦中的坎,是两个八卦的坎卦□相重叠,所以卦名叫“习坎”。习是两重之意,《彖辞传》解释为“重险”,即 两重险阻,7 可能是指监狱外还有两道壕沟起隔离作用。
5042-5044, 标注, 2025 年 3 月 15 日星期六 下午 12:05:35
“胏”是骨头上的干肉;“得金矢”,是说居然吃出了铜箭头。这很可能说的是被射死的人牲的主要部位被烹饪献祭,下脚料(肉皮和筋骨等)则被送到监所充作犯人的食物,而且给犯人(候补人牲)吃的都是干肉,没有经过烹饪。“
5045-5046, 标注, 2025 年 3 月 15 日星期六 下午 12:05:53
到六五爻,内容还是吃干肉:“噬干肉,得黄金。”黄金指黄色的铜,应是被杀者身上佩戴的某种小铜饰。
5047-5047, 标注, 2025 年 3 月 15 日星期六 下午 12:06:08
《易经》的困卦也是关于牢狱生活的。
5115-5118, 标注, 2025 年 3 月 15 日星期六 下午 3:56:09
史记·殷本纪》有载:“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然而,他的缺点可能也正在于此:过于自信,认为世人能力皆不如己,从不听取别人的意见,哪怕做错的事情,他也有给自己辩解的才能,正所谓:“知(智)足以距(拒)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
5135-5138, 标注, 2025 年 3 月 15 日星期六 下午 3:58:53
如前文所述,剥卦六五爻曾说:“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这里说的宫内宦官贯鱼到牢狱探访文王可能就是苏妲己授意的。在后世的演义文学中,苏妲己是可怕的狐狸精,一心谋害周昌,而真实的历史很可能是,苏妲己才是让周昌获释出狱的关键因素。
5135-5139, 标注, 2025 年 3 月 15 日星期六 下午 3:59:07
如前文所述,剥卦六五爻曾说:“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这里说的宫内宦官贯鱼到牢狱探访文王可能就是苏妲己授意的。在后世的演义文学中,苏妲己是可怕的狐狸精,一心谋害周昌,而真实的历史很可能是,苏妲己才是让周昌获释出狱的关键因素。这段恩情对于周族非常重要,妲己虽背负诸多恶名而死,但周人夺取天下之后,武王还是重用了她的家人。
5150-5153, 标注, 2025 年 3 月 15 日星期六 下午 4:01:30
周昌这次似乎因祸得福,伯邑考受到了纣王青睐,在殷都宫廷里担任质子,并给纣王驾驶马车:“质于殷,为纣御。”(《太平御览》卷 八四引《帝王世纪》)要知道在商周时期,凡为王驾车的人,地位都很高。作战之前,统帅经常占卜选择御者,因为这个职务能决定王的安危生死。周人在豳地-碾子坡时期就熟悉养马,迁居周原后又从商朝引进了马车,所以伯邑考擅长驾驭马车是很自然的。
5320-5325, 标注, 2025 年 3 月 15 日星期六 下午 10:56:20
但六十四卦则与此不同,它的原理更复杂。它认为,世间的一切并不都是由神直接决定的,而是各种事物会发生互相影响并形成一种因果发展的链条,其对应的就是卦里六个爻的阴阳顺序。换句话说,对于每一个主题的卦,周文王都需要找出与之相关的六个事件或现象作为六条爻辞,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因果发展链。而且,事物的因果关系不会只有一种模式。在某种环境下,甲是乙的原因,而在另一种环境下,则可能变成乙是甲的原因,甚至原本没有因果关系的两个孤立事件,在另一种时空环境下也可能会发生联系。
5320-5325, 标注, 2025 年 3 月 15 日星期六 下午 10:56:32
六十四卦则与此不同,它的原理更复杂。它认为,世间的一切并不都是由神直接决定的,而是各种事物会发生互相影响并形成一种因果发展的链条,其对应的就是卦里六个爻的阴阳顺序。换句话说,对于每一个主题的卦,周文王都需要找出与之相关的六个事件或现象作为六条爻辞,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因果发展链。而且,事物的因果关系不会只有一种模式。在某种环境下,甲是乙的原因,而在另一种环境下,则可能变成乙是甲的原因,甚至原本没有因果关系的两个孤立事件,在另一种时空环境下也可能会发生联系。
5317-5320, 标注, 2025 年 3 月 15 日星期六 下午 10:56:44
甲骨文的这些刻辞不太复杂,背后的原理也很简单,基本不涉及事物的因果关系:先是给诸神献祭并询问问题;然后,诸神的回答就会传递到甲骨的烫纹上;最后,占卜者将其解读出来。也就是说,这是一种单一的因果叙事:诸神的决定是因,表现到人间就是果,甲骨占卜是读取这种因果关系的工具。至于人类有时候占卜错了,那也是误读了神的旨意,错在人而不在神。
5363-5366, 标注, 2025 年 3 月 16 日星期日 上午 10:46:40
本书认为,它是文王发现的 世间规律,或者说,一种被称为“易”的思维方式:世间的一切都不是永恒和持续不变的,它们都可以有另一种相反的存在形式,一切也都可以颠倒重来一遍。 否,颠倒重来就是泰;损,颠倒重来就是益……一切事件的发展过程,都可以“倒放”一遍,从终点回到起点。这意味着,一切皆有可能。
6332-6334, 标注, 2025 年 3 月 17 日星期一 上午 8:20:40
不要背叛我的援助,不要羡慕我施与别人的恩惠,(只要你一心虔诚)就能先上岸…… 帝谓文王:无然畔援,无然歆羡,诞先登于岸。
6352-6353, 标注, 2025 年 3 月 17 日星期一 上午 8:22:32
上帝是天,天也是上帝;上帝的命令是“天命”,上帝的关注就是“天监”。
6353-6353, 笔记, 2025 年 3 月 17 日星期一 上午 8:23:09
司天监
6376-6380, 标注, 2025 年 3 月 17 日星期一 上午 8:29:37
《易经》的蹇卦和解卦成对,内容皆与派使者联络西南的盟友有关。蹇卦的卦辞有“利西南,不利东北”,解卦的卦辞则有“利西南”。以周原为坐标,殷都在东北方,而西南方(今陕西汉中、甘肃陇西及四川地区)则有大量土著部族,是文王重点争取的目标。所以,坤卦的卦辞曰:“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到后来周武王灭商时,盟军中确 实有蜀、鬃、微、卢、彭和濮等西南部族。
6404-6406, 标注, 2025 年 3 月 17 日星期一 上午 8:32:42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商人认为,鸟是商族的保护神,为上帝传递消息的信使,所以在甲骨卜辞的记载中,商王经常用牲畜及人牲向“鸟”献祭。而这显然会让心存翦商之念的文王产生疑心和恐慌,把飞鸟视作凶险的信号,所谓“飞鸟遗之音”,即是担心鸟类会察觉到自己的谋逆行为,并用某种方式传递给商纣王。
6443-6445, 标注, 2025 年 3 月 17 日星期一 上午 8:37:28
总体来说,明夷卦各爻辞非常晦涩,越是和翦商事业密切相关的,就越是隐约其词。 在商朝上层,文王的内线应该不止箕子,如前文所述,可能还有苏妲己和王子武庚,但《易经》中并没有出现他们的名字,至少没有公然出现。
6456-6458, 标注, 2025 年 3 月 17 日星期一 上午 8:39:10
在那个时代,人们制造鬼神,被鬼神主宰拨弄,但又逐渐心有不甘。这已不全然是神话时代,已经具有“文明”的一切要素,虽然这“文明”仍在血污与恐怖中挣扎。
6454-6458, 标注, 2025 年 3 月 17 日星期一 上午 8:39:17
程度还要超过周人。 同样,对于甲骨卜辞,无论殷墟的还是周原的,我们或许能够识别出多数常用字,甚至能够大体判断每个句子的意思,但无法确知他们为什么要那么做,为什么要那么想。毕竟,我们很难有设身处地的感受和理解。 在那个时代,人们制造鬼神,被鬼神主宰拨弄,但又逐渐心有不甘。这已不全然是神话时代,已经具有“文明”的一切要素,虽然这“文明”仍在血污与恐怖中挣扎。
6454-6458, 标注, 2025 年 3 月 17 日星期一 上午 8:39:26
,我们或许能够识别出多数常用字,甚至能够大体判断每个句子的意思,但无法确知他们为什么要那么做,为什么要那么想。毕竟,我们很难有设身处地的感受和理解。 在那个时代,人们制造鬼神,被鬼神主宰拨弄,但又逐渐心有不甘。这已不全然是神话时代,已经具有“文明”的一切要素,虽然这“文明”仍在血污与恐怖中挣扎。
6454-6458, 标注, 2025 年 3 月 17 日星期一 上午 8:39:37
对于甲骨卜辞,无论殷墟的还是周原的,我们或许能够识别出多数常用字,甚至能够大体判断每个句子的意思,但无法确知他们为什么要那么做,为什么要那么想。毕竟,我们很难有设身处地的感受和理解。 在那个时代,人们制造鬼神,被鬼神主宰拨弄,但又逐渐心有不甘。这已不全然是神话时代,已经具有“文明”的一切要素,虽然这“文明”仍在血污与恐怖中挣扎。
6500-6501, 标注, 2025 年 3 月 17 日星期一 下午 12:53:57
纣王的回答则注定会成为后世的经典:“我生不有命在天乎!”翻译为白话就是,不是只有天才能决定我的命运吗?
6501-6501, 笔记, 2025 年 3 月 17 日星期一 下午 12:54:23
哪吒何在
6506-6510, 标注, 2025 年 3 月 17 日星期一 下午 12:55:22
后人实在难以理解,在商朝的最后几年,纣王到底处于何种状态,他为何会对周人如此咄咄逼人的扩张态势毫无反应。这似乎是个千古之谜,尤其我们试图复原这段历史时,会愈发感到其中的荒谬和不近情理。 《帝王世纪》中有一则野史式的记录,说是纣王和妲己都喜欢饮酒,有一次,宫廷内连续数日纵酒狂欢,结果纣王醒来后竟然不知道当天的干支,已经忘记过去了几天,只好派人去问箕子。
6510-6510, 笔记, 2025 年 3 月 17 日星期一 下午 12:55:47
内应?
6685-6685, 标注, 2025 年 3 月 17 日星期一 下午 6:27:19
牧野鹰扬
6733-6735, 标注, 2025 年 3 月 17 日星期一 下午 6:31:41
周文化和商文化很不同,族群性格也差别很大。商人直率冲动,思维灵活跳跃,有强者的自信和麻木;周人则隐忍含蓄,对外界更加关注和警觉,总担心尚未出现的危机和忧患。
6790-6790, 标注, 2025 年 3 月 17 日星期一 下午 6:37:00
对现代人而言,剖腹取胎是极为残忍的行为,但它可能是商人献祭的常态。
6859-6859, 标注, 2025 年 3 月 17 日星期一 下午 6:42:33
后世的周人史诗说,“商庶若化”,即是说,商军队伍就像滚水冲 刷的油脂,瞬间溃散,融化。
6860-6864, 标注, 2025 年 3 月 17 日星期一 下午 6:43:00
喧嚣逐渐沉寂,雨停了,沟壑的积水被血染红,尸体与兵戈和盾牌沉浮其间。在后人的记忆里,那个清晨的牧野,“血流漂杵”。当淡淡的阳光穿透晨雾洒向原野间的纵横尸骸,近六百年的商王朝已经终结。太公则在那个黎明变成一只鹰盘旋在牧野上空,而积云散去的清晨,自此被周人称作“清明”。 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诗经·大雅·大明》)
6879-6881, 标注, 2025 年 3 月 17 日星期一 下午 6:46:39
纣王焚身而死,后世人大都将其理解为一种走投无路的自绝。其实,按照商人的宗教理念,这是一场最高级的献祭——王把自己奉献给了上帝和祖宗诸神。商朝开国之王成汤(天乙)曾经试图这样做,而商纣王则首次实践了它。
6879-6882, 标注, 2025 年 3 月 17 日星期一 下午 6:46:55
纣王焚身而死,后世人大都将其理解为一种走投无路的自绝。其实,按照商人的宗教理念,这是一场最高级的献祭——王把自己奉献给了上帝和祖宗诸神。商朝开国之王成汤(天乙)曾经试图这样做,而商纣王则首次实践了它。纣王曾给诸神贡献过王族和方伯,现在他贡献了自己,带着人间最珍贵的宝玉升往天界,成为具有上帝神性的“帝辛”,然后,他自然要给叛逆的周人降下灭顶之灾。
7122-7124, 标注, 2025 年 3 月 18 日星期二 上午 7:58:41
辅政期间,周公平定了叛乱,还实行了一系列重要举措来巩固新生的周王朝,比如,拆解商人社会,分封周人诸侯,等等。其中,有一项非常重要但后世已经完全忘却的举措,就是废止商朝的人祭文化。
7259-7261, 标注, 2025 年 3 月 18 日星期二 上午 8:08:48
所以,真实的周公,个性颇为复杂。其一,他经历过商朝统治和商周易代,深刻了解商人的文化和个性,能在殷都存活下来,自然有世俗的生存智慧。其二,过于惨痛的经历也让他对上帝等宗教理念非常警觉,敬而远之,而对“德”则有着近乎“病态”的追求。
7326-7330, 标注, 2025 年 3 月 18 日星期二 上午 8:12:22
这次周公与召公的谈话,有些被收入了《尚书·君爽》,其中周公说得最多的是王朝兴亡更替的教训。他认为,这背后虽都有天-上帝意志的改变,但唯一能影响天命的因素,是人的“德”,也就是人处理现实问题的准则。所以,周公说,“天不可信”,14 人不能奢望去 揣摩天帝的意旨,只需要把世间的义务履行好。
7354-7357, 标注, 2025 年 3 月 18 日星期二 上午 8:14:31
新增了一个“小民”概念,指的是构成王朝主体的普通农夫和贵族封邑里的农奴。按照周公和召公新发展的理论,王应当关注小民的生活,听取他们的意见,不要(让贵族)虐待和过度剥夺他们,小民才是王永远获得天命眷顾的基础,所谓:“欲王以小民受天永命。”
7376-7378, 标注, 2025 年 3 月 18 日星期二 上午 8:16:43
其次,自古公亶父以来,周人曾经为商朝捕猎羌俘,这段不光彩的历史也应当被永久埋葬;再次,长兄伯邑考在殷都死于献祭,他的父亲和弟弟们还参与并分享了肉食,这段惨痛的经历也必须被遗忘。
7378-7378, 笔记, 2025 年 3 月 18 日星期二 上午 8:19:45
和他对德的痴迷有无 guanxine,道德洁癖也会促成此事吧
7385-7387, 标注, 2025 年 3 月 18 日星期二 上午 8:20:30
或者也可以这么说,在周公辅政时期,周人中已经形成某种明确的“政治正确”:不能批评商人的宗教文化,更不能记录商人曾经的血祭行为。
7385-7388, 标注, 2025 年 3 月 18 日星期二 上午 8:20:43
或者也可以这么说,在周公辅政时期,周人中已经形成某种明确的“政治正确”:不能批评商人的宗教文化,更不能记录商人曾经的血祭行为。在文王和武王期间,周人应该还没有这种忌讳,不然,文王不会在《诗经·荡》中极度愤怒地控诉殷商王朝的残暴和堕落;而另一方面,这首诗应该也经过了周公一代人的改造,去掉了关于血祭的那些最为敏感的内容。
7449-7451, 标注, 2025 年 3 月 18 日星期二 上午 8:25:11
在真正的现场发言中,叔侄二人也许会对“殷多士”直言必须禁止人祭行为,但在整理笔录文献的时候,人祭却被替换成了“惟虐”“殄戮”等相对含糊的字眼,似乎殷商贵族们只是喜欢滥施刑罚而已。
7513-7516, 标注, 2025 年 3 月 18 日星期二 上午 8:33:22
这就是西周初年的“大分封”,周人称之为“封建”:“建”是建立国家;“封”字的来历有些曲折,它的本意是人工筑起土堆,但当时尚属草昧时代,诸侯国之间并没有明晰完整的疆界,只是在交通要道筑起一座大土堆代表国界,所以“封”就是给诸侯划定统治疆域。
7517-7517, 标注, 2025 年 3 月 18 日星期二 上午 8:34:01
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7518-7518, 标注, 2025 年 3 月 18 日星期二 上午 8:34:07
这是“封建”一词最早的出处,封邦建国之意。
7542-7543, 标注, 2025 年 3 月 18 日星期二 上午 8:37:08
周公等贵族都有不只一个儿子,但幼子一般不会被分封到外地,而是在京畿获得一块封邑,继承父亲在朝廷的职位。
7551-7560, 标注, 2025 年 3 月 18 日星期二 上午 8:39:36
陈、蔡和蒋。它们控制了东南方的部分夷人地区,为周人继续向东南和西南扩张埋下了伏笔。 跨族婚姻与民族融合伴随着周人大分封运动的,是广泛而持续的民族融合。由此,新的华夏族逐渐成形。 这和周人传统的“同姓不婚”(族外婚)习俗有直接关系。周人的“姓”是区别种族血缘的概念,它承认不同的族群血缘有区别,但又认为各族群是平等的,不仅可以,而且必须互相通婚。 那些被分封到远方的周族姬姓诸侯国的国君和高级贵族,都要从外国寻找异姓配偶,而低级贵族则多与本国内的异姓贵族通婚。各族群的贵族由此进入了一张巨大的联姻之网,异姓侯国的上层逐渐被周人同化,逐渐融入了周朝的政治同盟和文化共同体。他们追求的成功是获得周天子的册命,与姬姓诸侯嫁娶通婚,甚至在周王朝廷获得一个官职。由此,以今河南省为中心,环以陕、晋、冀、鲁部分地区,形成了一个跨地域的贵族阶级- 周文化共同体。
7555-7560, 标注, 2025 年 3 月 18 日星期二 上午 8:39:45
周人的“姓”是区别种族血缘的概念,它承认不同的族群血缘有区别,但又认为各族群是平等的,不仅可以,而且必须互相通婚。那些被分封到远方的周族姬姓诸侯国的国君和高级贵族,都要从外国寻找异姓配偶,而低级贵族则多与本国内的异姓贵族通婚。各族群的贵族由此进入了一张巨大的联姻之网,异姓侯国的上层逐渐被周人同化,逐渐融入了周朝的政治同盟和文化共同体。他们追求的成功是获得周天子的册命,与姬姓诸侯嫁娶通婚,甚至在周王朝廷获得一个官职。由此,以今河南省为中心,环以陕、晋、冀、鲁部分地区,形成了一个跨地域的贵族阶级- 周文化共同体。
7567-7571, 标注, 2025 年 3 月 18 日星期二 上午 8:40:54
新兴的周文化,是西土周族传统文化和商文化的融合:一,它继承了商人的文字体系,但部分语言习惯来自周族;二,它继承了商人的“上帝”观念,但又逐渐将其淡化为含义模糊的“天”;三,它严厉禁止商人的人祭宗教,拉远人和神界的距离,拒绝诸神直接干预人间事务;四,周人谨慎,谦恭,重集体,富于忧患意识,这些都成了新华夏族的样板品格。
7611-7614, 标注, 2025 年 3 月 18 日星期二 下午 12:11:39
随着统治阶层的繁衍,周朝特色的贵族制度逐渐得以形成,其中,最首要的是“宗法”家族制,核心则是嫡长子一系的独尊地位。 一,周朝各姬姓诸侯(被分封的王室亲属)对周王的效忠服从,是家族兄弟(及其后人)对嫡长兄(及其嫡系后人)的服从。 二,在各诸侯国内部,太子之外的公子被分封为世袭大夫,大夫再繁衍和分封出“士”。
7611-7615, 标注, 2025 年 3 月 18 日星期二 下午 12:11:48
随着统治阶层的繁衍,周朝特色的贵族制度逐渐得以形成,其中,最首要的是“宗法”家族制,核心则是嫡长子一系的独尊地位。 一,周朝各姬姓诸侯(被分封的王室亲属)对周王的效忠服从,是家族兄弟(及其后人)对嫡长兄(及其嫡系后人)的服从。 二,在各诸侯国内部,太子之外的公子被分封为世袭大夫,大夫再繁衍和分封出“士”。三,非周族的异姓诸侯和贵族则通过婚姻关系被纳入家族结构中
7627-7629, 标注, 2025 年 3 月 18 日星期二 下午 12:13:09
到周幽王时期,贵族诸侯间的派系之争则更为激化。周幽王试图疏远那些长期得势的姬姓和姜姓诸侯,利用另外一些诸侯国的力量废 黜了来自姜姓申国的王后以及王后生的太子宜臼,引发了周朝的激烈内战。随后,北方犬戎部落受邀介入,结果关中和镐京在混战中沦为废墟,幽王被杀。
7685-7685, 标注, 2025 年 3 月 18 日星期二 下午 12:14:00
诸神远去之后
7688-7689, 标注, 2025 年 3 月 18 日星期二 下午 12:14:22
曾经漫游黄河南北的水牛、犀牛和亚洲象也迅速消失了,亚热带风情永远地离开了华北。全新世大暖期的顶峰已过,地球正进入下一轮冰期的旅程。
7689-7693, 标注, 2025 年 3 月 18 日星期二 下午 12:15:18
周公的“改制”恭敬地解除了上帝和诸神对世间的掌控,把他们奉送到距离尘世极为遥远的彼岸世界。诸神远行似乎也带走了一切奇伟莫测,留给人间的只有平庸的平和,以及残留着种种传说的巨大废墟。不过,诸神及其神迹并未消失,只是它们不再返回东亚,而在此后的美洲大陆上,玛雅和阿兹特克等文明将相继繁荣,且伴随着盛大的人祭仪式以及精美的图画文字、石雕和巍峨的金字塔神庙。
7704-7705, 标注, 2025 年 3 月 18 日星期二 下午 12:16:27
在周朝的控制范围之外,人祭行为还有星星点点的存在,比如,有东夷血统的恶来的后人秦族,虽然被周朝几度迁徙,但秦族首领仍一直顽固地保留着人祭、人殉和人奠基的风习。
7705-7705, 笔记, 2025 年 3 月 18 日星期二 下午 12:17:04
秦皇陵和这个有关系吗
7768-7770, 标注, 2025 年 3 月 18 日星期二 下午 12:18:44
周公执政时期不仅禁止人祭、人奠基和人殉行为,同时还禁止在书面文献中提及商人的这些风俗,结果,铲除人祭的记录也和人祭行为一起消失了,只剩下了地层中那些无法销毁的遗迹。
7793-7794, 标注, 2025 年 3 月 18 日星期二 下午 1:14:22
这几次人祭事件显示,在春秋中晚期,人祭活动曾在官方层面有过局部复活。
7807-7808, 标注, 2025 年 3 月 18 日星期二 下午 1:15:38
当时还有制作陶人俑随葬和埋入祭祀坑的习俗,结果遭到孔子诅咒:“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7853-7855, 标注, 2025 年 3 月 18 日星期二 下午 1:17:53
周灭商后,以杀戮和人祭为特色的华夏旧文明戛然而止,取代它的,是周公营造的新华夏文明。周公消灭了旧华夏文明及其相关记忆,打破了族群血缘壁垒,让尘世生活远离宗教和鬼神世界,不再把人类族群的差异看作神创的贵贱之别。这是华夏文明最彻底的一次自我否定与重生。
7901-7902, 标注, 2025 年 3 月 18 日星期二 下午 1:22:12
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其赏罚,用爵列,亲而不尊。
7900-7901, 标注, 2025 年 3 月 18 日星期二 下午 1:22:20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先罚而后赏,尊而不亲。其民之敝,荡而不静,胜而无耻。
7901-7902, 标注, 2025 年 3 月 18 日星期二 下午 1:22:30
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其赏罚,用爵列,亲而不尊。其民之敝,利而巧,文而不惭,贼而蔽。
7914-7916, 标注, 2025 年 3 月 18 日星期二 下午 1:24:20
春秋晚期,孔子则用了一个字来定义人和人之间的道德标准,这便是“仁他的学生樊迟问他仁的含义,孔子曰:“爱人。”(《论语·颜渊》)而实现仁爱的方法,则是“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928-7932, 标注, 2025 年 3 月 18 日星期二 下午 1:25:49
周公销毁了商朝诸多甲骨文记录,也禁止殷周贵族书写真实的历史。但周公唯一不敢销毁的,是文王留下的《易经》。这不仅是出于对父亲的尊重,也因为《易经》是周人对翦商事业(起步)的记录,里面很可能包含着父亲获得的天机,销毁它也就是对父亲和诸神的不敬。 周公的办法是对《易经》进行再解释,具体方法则是在文王创作的卦爻辞后面加上一段象传进行说明。
7972-7975, 标注, 2025 年 3 月 18 日星期二 下午 1:30:33
孔子的学生子贡却试图为纣王“翻案”: 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论语·子张》)大意是说,纣王的恶行并不像人们传说的那样过分,这就像是一个地方被当成了垃圾场,人们就专门往那里丢垃圾,纣王的形象也是被这样堆积出来的。
7971-7975, 标注, 2025 年 3 月 18 日星期二 下午 1:30:37
在周公版的历史中,商人从没有过残忍的人祭宗教,商朝的灭亡只是因为纣王-帝辛个人的道德堕落,但孔子的学生子贡却试图为纣王“翻案”: 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论语·子张》)大意是说,纣王的恶行并不像人们传说的那样过分,这就像是一个地方被当成了垃圾场,人们就专门往那里丢垃圾,纣王的形象也是被这样堆积出来的。
7986-7987, 标注, 2025 年 3 月 18 日星期二 下午 1:31:48
这都是孔子晚年才会有的感慨。《史记》与此相关的记载是,孔子晚年频繁地研读《易经》,结果编竹简的皮条磨损严重,经常断裂,所谓“韦编三绝”。
7988-7989, 标注, 2025 年 3 月 18 日星期二 下午 1:32:04
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日:“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史记·孔子世家》)
8002-8006, 标注, 2025 年 3 月 18 日星期二 下午 1:34:16
此外,《系辞》还认为《易经》的作者充满了忧患之情: 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这种理解已经很接近真实的文王时期,而和周公的《象辞》很不一致,说明五十七岁之后的孔子已发掘出越来越多当年被周公隐藏的真相(商朝的血祭文化)。但是,孔子没有继续点破真相,而是频繁地翻检《易经》,以至“韦编三绝”。或许,孔子正是想从隐晦而杂乱的文王卦爻辞中复原出尽可能多的内容。
8020-8023, 标注, 2025 年 3 月 18 日星期二 下午 6:36:00
孔子晚年最重大的工作,是编辑儒家经典“六经”。 这是按照周公精神对历史文献进行的一次前所未有的系统整理。“六经”成书后,从上古到孔子时代的历史叙事的权威版本就此诞生,也标志着周公开创新华夏、埋葬旧华夏的工作得以正式完成。而孔子则以此向周公致敬,并参与、发展了周公的事业。
8069-8073, 标注, 2025 年 3 月 18 日星期二 下午 6:39:18
概而言之,周公时代变革的最大结果,是神权退场,这让中国的文化过于“早熟”;战国时代变革的最大结果,是贵族退场,这让中国的政治过于“早熟”。而在其他诸人类文明中,神权和贵族政治的退场,都发生在公元 1500 年之后的所谓近现代时期。周公和孔子的努力维持了两三千年,直到考古学家的铲子挖出夏、商遗址,被“六经”等古文献掩盖和误读的历史真实,才得到重新诠释与复原。 我们被考古学改变的认知,不只是夏商。
8172-8173, 标注, 2025 年 3 月 18 日星期二 下午 6:45:43
让我意识到除了祭祀坑里的尸骨,这世界 上还有别的东西。 也许,人不应当凝视深渊;虽然深渊就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