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做保洁-张小满
57-59, 标注, 2025 年 9 月 16 日星期二 上午 8:03:10
当我不理解她时,当我遇到困境时,文字和书写时不时拯救我。我想,我同样可以借写作为由去记录母亲的生命史与打工史,捋清楚那些在她记忆里模糊的每一年都发生了什么,以及那时候的我在经历什么。我必须这么做,去了解母亲的过去,记录她正在经历的当下,也追寻过去的自己。
218-219, 标注, 2025 年 9 月 16 日星期二 上午 8:23:56
我跟所有没有背景的大学毕业生一样,像一叶孤舟被扔进社会这片大海。
347-351, 标注, 2025 年 9 月 16 日星期二 下午 12:58:59
他们常用黑色的垃圾袋带回江西大叔分给他们的菜:冬瓜、番薯、水果辣椒、莲藕、快过期的鲜切面……各种各样被划伤的菜、临过期的食品,被带回家。它们并没有坏,只是保质期过了一天,只是不够新鲜。超市的菜要想卖到足够贵而不被投诉,就只能每天都上最新鲜的东西,那不够新鲜的就会被丢弃,整推车地往外扔——这是人们获得“新鲜”背后的代价,却恰好是部分老年保洁员们第二天的能量之源。生活如此充满随机性。
491-493, 标注, 2025 年 9 月 16 日星期二 下午 1:10:50
春节是夫妻俩最忙的时候,司机的老婆总能凭着你的外貌,认出你是哪家的女儿或儿子,时间在她这里是没有作用的。就像这里的山一样,无论你从它身上开多大的口子,总能凭着它的形状、气味,找到年少时留下的东西。
864-868, 标注, 2025 年 9 月 16 日星期二 下午 6:32:17
在面对工作中的压力时,我第一时间都会想到,我母亲在付出比我大几倍的辛苦,仍旧在工作,我不能轻易从职场退出。小时候,她要出门,我经常会黏着她,有时候她带着我,有时候不带。她不带我的时候,我即使是在玩耍,也会在心里盼着她回来。如果她长时间没回来,我便会很焦虑,心猿意马,干脆坐在门槛上等她。三十年后的焦虑跟童年时一样。
909-909, 标注, 2025 年 9 月 16 日星期二 下午 6:35:34
对一个母亲来说,女儿比自己书念得高,走得远,本身就值得开心,这样我就不必重复她的命运。
992-994, 标注, 2025 年 9 月 16 日星期二 下午 6:42:04
如果她第一次发现肚子胀吃不了东西的时候就去西安检查,如果身边的亲人能多关心她一点……她打工十年挣的钱,最后大部分都给了医院。但没有人能指责什么。
991-994, 标注, 2025 年 9 月 16 日星期二 下午 6:42:14
现在回想起姑姑,会伴随着很多“如果”:如果她没有在建筑工地上接触大量油漆之类的化学涂料:如果她没有长时间在经常吸收汽车尾气的修理厂洗车:如果她第一次发现肚子胀吃不了东西的时候就去西安检查,如果身边的亲人能多关心她一点……她打工十年挣的钱,最后大部分都给了医院。但没有人能指责什么。
1001-1004, 标注, 2025 年 9 月 16 日星期二 下午 6:43:37
他们经历了跟我姑姑相似的一生,如杂草一般,顽强地生存,一场大风刮过,有的还能爬起来,有的便湮灭了。他们活得很用力,面对这些普遍性的悲剧,人们似乎也总结不出什么,也不知道该怪谁。说到最后,似乎只能归结于,他们的命不好,姑姑的命不好。这是陕南腹地乡下人的悲歌。
1063-1066, 标注, 2025 年 9 月 16 日星期二 下午 6:51:40
在深圳,母亲形容一棵树花开得好看,常常脱口而出的赞叹是:“开得花膨膨的啊!” “膨”是爆米花炸裂时的声音,是夏天拧开可口可乐瓶盖时的声音,是拆面粉时塑料袋爆破的声音,是放学后发现父母在家时开心的心跳声。开得”花膨膨”的那些花,在母亲眼里,仿佛是在搞舞会,那么喧闹,那么轻盈。
1087-1090, 标注, 2025 年 9 月 16 日星期二 下午 10:23:00
我常想象是踩在白砂糖上,很放肆,有时会抓一把雪,冰凉的雪碰到舌尖即融。天晴的时候,空气是清冽且干燥的,阳光荒凉得让人惶然,晒到五六点才落山。白日将尽未尽之时,枯黄色太阳照着房前屋后,像是永远也不会落下去。太阳落下去后,黎明又仿佛忘记到来。黑暗的夜空,黑暗的山,黑暗的村子,无尽的黑暗,令人束手无策的黑暗,黑暗像蛇一样在膨胀了的时间中爬行。
1122-1126, 标注, 2025 年 9 月 16 日星期二 下午 10:27:40
正屋白墙上还留有母亲”晒柿饼”留下的钉子。秋天里,一串串柿饼挂在白墙上,有特别的美感。再冷一些,柿饼上会长满霜,像是落满了雪花一样。白花花的柿饼,在阳光下,母亲看得很喜悦,很满足。厨房边的平顶上常常都晒有黄豆、油菜籽、花生……红薯丰收的时候,母亲会把红薯蒸熟,去皮,切成条状,晒成红薯干。有无数次,我感到孤独的时候,就爬着木梯上平顶,躺下来,把双手当枕头,看云。天上的云不断变幻,飘散,年少的我应该在脑海里幻想了不少故事。
1226-1228, 标注, 2025 年 9 月 16 日星期二 下午 11:00:59
年轻时的父母,正是奔着能让子女走出去才背井离乡,现在他们的目的达到了,而回归田园的生活,却变成了一场虚构的幻梦。这个梦,在深圳这座抹去农村的城市,在这个连家中的阳光也要靠更多钱才能买到的城市,更是没有实现的可能。
1228-1231, 标注, 2025 年 9 月 16 日星期二 下午 11:05:27
那个我曾经极力逃离,却在记忆里又一派田园牧歌的地方,构筑了我的精神内核。那些童年在山里飞奔的日子,躺在麦垛上吹口哨的日子,坐在屋顶看云的日子,在古树下乘凉的口子,等待炊烟升起的日子,在雪地里打滚的日子……那一个个瞬间绵延起来,时常抚慰和治愈在钢筋水泥里生活的我。
1292-1292, 标注, 2025 年 9 月 16 日星期二 下午 11:11:18
他们都一样命途多舛,历经磨难,在时代的洪流中不断寻找生存的缝隙。
1383-1385, 标注, 2025 年 9 月 17 日星期三 上午 8:05:26
后来,改革开放的春风终于吹到这个秦岭南麓的小村落。已经结婚的母亲了解到读书原来是他们这一代人跨越阶层改变命运最主要的途径时,除了后悔,还有对命运不平等而感到的深深的无助。她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也无法原谅自己。
1534-1536, 标注, 2025 年 9 月 17 日星期三 上午 8:26:00
母亲拥有丰沛的方言词汇库,那是她的地下宝藏。 聊天的时候,那些词语仿佛是从深层的岩石中沁出,朝着地下水的出口涓涓涌流。母亲的方言是立体的,构造出多维的世界,声色俱全。母亲经常用方言给我”放电影”。
1536-1540, 标注, 2025 年 9 月 17 日星期三 上午 8:26:32
我有时候会把头靠在她的臂弯里,闻着她身上从写字楼做完一天保洁后带出来的倦怠味道。我会想起,她带着年幼的我去山上背柴火的场景。我们爬了很久的山道,山里的树木散发出迷人的清香。中间走累了坐下,我在母亲怀里休息,她拨弄我的头发。说了什么我已经忘了,只记得那天阳光很好,我们坐在山路旁堆积起来的枯叶上。母亲那时候还很年轻,她身上的味道很和煦。
2282-2285, 标注, 2025 年 9 月 17 日星期三 下午 6:50:32
弟弟小周也是被老周带到深圳来的。他的经历跟老周类似,用做保洁赚的钱给儿子在老家县城买了房和车,年老了,还在工作。 这像是母亲那一代农村人的宿命。他们用苦力换钱,养大了孩子,但孩子并没有如预想中那般,获得争取更好生活的能力。他们流汗到老,仍不得不继续托举家庭。
2421-2422, 标注, 2025 年 9 月 17 日星期三 下午 7:01:54
阿姨得出一个自己的真理:“管你做什么,专心一项,做得又快又好就是有价值的,一定把它做好。”
2607-2610, 标注, 2025 年 9 月 17 日星期三 下午 7:31:36
阿姨说:“小孩不亲,小时候跟着在深圳生活了几年,上小学就送回老家了,现在不听话。” 母亲问:“孩子不亲妈妈亲谁?”阿姨说:“现在在外面,不知道亲谁。” 这是一个无解的困境,错失的时间永远不再回来。
3057-3058, 标注, 2025 年 9 月 18 日星期四 下午 1:49:36
这家不断摧毁又重建的店铺,是我们正在经历的生活的隐喻——-种在缝隙中求生存的生活。
3055-3058, 标注, 2025 年 9 月 18 日星期四 下午 1:49:58
小区楼下的店铺招牌频繁更换。有一家店,最开始是卖古董、名人画像,后来改卖名烟名酒,再后来卖韶关本地菜……不久,招牌又砸了,店门口用红色水马拦起来。每一项生意都没超过三个月。这家不断摧毁又重建的店铺,是我们正在经历的生活的隐喻——-种在缝隙中求生存的生活。
3109-3109, 标注, 2025 年 9 月 18 日星期四 下午 1:55:14
命运如同一棵长在黄土高原的麦苗,一阵风沙吹来,便能淹没他们的头顶。
3170-3172, 标注, 2025 年 9 月 18 日星期四 下午 6:14:30
如果把社会比作一个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我和小满这样的白领,凭着一点知识和运气,暂时爬上了树,可以不用再整天为吃的发愁。但当我们从高一点的视角俯瞰,大地上到处都是为生计奔波的父辈和同龄人。如果从更高的视角看,我们的挣扎感受又何其相似,只是领域和程度略不相同而已。
3178-3183, 标注, 2025 年 9 月 18 日星期四 下午 6:28:07
“挖”故事的过程就像挖笋。微微凸起的表面迹象,需要用正确的方式,顺着仔细梳理,才能挖到完整的 “笋、有的故事扎实饱满,让人惊喜或久久叹息。有的则因为讲述者时间匆匆等原因而显得浅脚浮根,或是挖到一半就断了,深处的根,仍留存在土里,无法不人。 剥开层层笋叶,故事的内核才得以展现。这些故事反过来也在给我们提供营养,让我们看到更广大的人群的故事。在聆听和书写的过程中,和他们一同悲欢沉浮。视野心胸放宽后,一些小我的执着和纠结也就自然放下了。
3231-3233, 标注, 2025 年 9 月 18 日星期四 下午 6:32:44
我并不希望引发过度的同情心,而是希望,通过保洁员群体的故事,我们也能关照自身的处境,对自身的生活有所自省。希望我们能多关心这个世界上的”他者”,理解一个人在有限的条件下如何做选择,理解一个人的命运并不仅仅由他”是否足够努力”而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