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笔记]弃长安 张明扬

目录
  • 368-368, 标注, 2025 年 7 月 14 日星期一 下午 12:41:20

    朝乾夕惕已

  • 384-387, 标注, 2025 年 7 月 14 日星期一 下午 12:45:30

    据说就在被贬这一年,厌烦了政治争斗的张九龄送给了李林甫一首“求和诗”: 海燕何微眇,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轩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归燕诗》

  • 495-497, 标注, 2025 年 7 月 14 日星期一 下午 6:32:47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回乡偶书二首》之二

  • 519-520, 标注, 2025 年 7 月 14 日星期一 下午 6:35:28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

  • 531-533, 标注, 2025 年 7 月 14 日星期一 下午 6:36:52

    李白本质上是一个精神上的独行者,杜甫是李白喜欢的一个年轻朋友,但李白是杜甫的生命之光。这或许是一种并不对等的友情,但杜甫并不在意,他敬重、崇拜、依恋李白,他在同眠时听到了李白的痛苦和嘶叫。

  • 647-650, 标注, 2025 年 7 月 14 日星期一 下午 6:51:56

    李林甫的确得罪了太多人,形成了一种无法自拔的恶性循环:他越忧虑自己位置不稳,就越致力于铲除各路潜在的威胁者,而动手越频越狠,就更会在官僚阶层中滋生仇恨与动员反对者。仇恨的圈套之所以无法解脱,就在于它把一个人和他的敌人拴得太紧了。

  • 668-668, 标注, 2025 年 7 月 14 日星期一 下午 6:54:32

    终究意难平。

  • 772-772, 标注, 2025 年 7 月 14 日星期一 下午 10:48:11

    盛世将逝未逝之时,风暴将起未起之刻,是局中人最为焦虑的时刻,这不是唱衰,这是恐惧。

  • 863-870, 标注, 2025 年 7 月 14 日星期一 下午 11:01:37

    天宝十三载,岑参还写下了号称盛唐边塞诗压卷之作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种慷慨豪迈、奇伟壮丽只属于盛唐: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897-898, 标注, 2025 年 7 月 15 日星期二 上午 8:08:53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906-907, 标注, 2025 年 7 月 15 日星期二 上午 8:18:27

    这也正如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所说:“检验一个人的智力是否属于上乘,只需看其脑子里能否同时容纳两种相反的思想而无碍于其处世行事。”

  • 909-911, 标注, 2025 年 7 月 15 日星期二 上午 8:19:11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使至塞上》

  • 949-951, 标注, 2025 年 7 月 15 日星期二 上午 8:22:57

    可以说,霓裳羽衣舞曲的创作与风行,既是李隆基和杨玉环这对歌舞知音的爱情结晶,也是对盛世的盛大献祭。

  • 1262-1263, 标注, 2025 年 7 月 15 日星期二 下午 11:13:01

    人类过于厌恶不确定性,所以对成败都希冀找到符合自我叙事的归因。

  • 1320-1322, 标注, 2025 年 7 月 16 日星期三 上午 8:08:08

    作为中国古代战争的一个基本规律,如“私兵”“部曲”和“家军”这样建构在私人关系上的军队,其黏性、凝聚力乃至战斗力,要远比依托于“国家—个人”这种虚无联系上的所谓“正规军”要强得多。事实上,历代所谓“正规军”更多的时候就是“混口饭吃者”的集合体,

  • 1350-1353, 标注, 2025 年 7 月 16 日星期三 上午 8:12:50

    以封常清为代表的这批西北系将领,由于既往开边战功之辉煌远超安禄山,无论是对西北军还是个人能力都自视甚高,相应地对安禄山的东北军也有了不切实际的轻敌和贬抑。但封常清等人以往的军功是建立在精锐的西北边军之上,当脱离了西北边军这个军事平台,单凭他们这些将领的将略,可能远不足以力挽狂澜。

  • 1512-1514, 标注, 2025 年 7 月 16 日星期三 下午 12:42:56

    可见忠奸即使在一个家族内部都是门玄学。如果不是洛阳城破,你能说曾点破安禄山狼子野心的达奚珣不是一名忠臣吗?待到长安失守,将会看到更多颠倒乾坤的众生相,哪里是忠奸二字就可以轻易界定清楚的?

  • 1596-1598, 标注, 2025 年 7 月 17 日星期四 上午 7:44:42

    颜真卿觉察到安禄山起兵前的欲盖弥彰,料定其必反,就开始秘密做一些应变战备。他假托阴雨不断,暗中加高城墙,疏通护城河,招募壮丁,储备粮草,但表面上装得岁月静好,天天与一帮文人泛舟饮酒,赋诗唱和。

  • 1613-1614, 标注, 2025 年 7 月 17 日星期四 上午 7:47:49

    颜氏兄弟相约起兵时正值叛军刚刚攻陷洛阳时,叛军势力如日中天,但他们还是在李唐国运最晦暗的时刻,对强大的安史叛军拔刀相向,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

  • 1726-1727, 标注, 2025 年 7 月 17 日星期四 上午 7:57:57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 1975-1975, 标注, 2025 年 7 月 17 日星期四 上午 8:23:27

    死亡是一面镜子,反射出生命在它面前做的各种姿态是如此的徒劳。

  • 2062-2064, 标注, 2025 年 7 月 17 日星期四 下午 1:23:57

    高力士派人将贵妃用紫色的被褥包裹,草草下葬在马嵬驿西面的路边。一年多后,当李隆基秘密下令改葬贵妃,太监们发现贵妃“肌肤已坏,而香囊仍在”;将香囊呈给李隆基时,“上皇视之凄惋”,老泪纵横,往昔欢爱唯余一香囊。

  • 2493-2496, 标注, 2025 年 7 月 18 日星期五 上午 7:19:16

    爆发了信念危机的李亨问计于李泌:“现在敌人这样强大,什么时候才能平定?”李泌的回答出乎意料地乐观:“臣听说叛军只要俘获了金帛奴婢,全部运回老巢范阳,这哪里有半点儿雄踞四海之志呢?现在, 效忠安禄山的主要是那批胡将,汉人只有高尚和严庄等数人而已,其他人都是被迫从贼。以臣之判断,不出两年,天下无寇矣!”

  • 2805-2807, 标注, 2025 年 7 月 19 日星期六 上午 8:05:46

    据《旧唐书·张巡传》所载,在睢阳守军的最后时光里,“所食人口二三万”。 为了守睢阳,张巡被迫放弃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包括作为一个儒家士大夫的道德底线。千秋功罪,谁人评说?

  • 3174-3175, 标注, 2025 年 7 月 19 日星期六 下午 8:42:11

    回忆是一条没有归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无法复原。

  • 3262-3265, 标注, 2025 年 7 月 20 日星期日 下午 3:08:04

    在巫州时,高力士看到当地盛产荠菜却无人食用,“因感伤而咏之”:
    两京作斤卖,五溪无人采。
    夷夏虽有殊,气味终不改。
    ——《感巫州荠菜》 这个“气味终不改”的荠菜就是他高力士啊。

  • 3312-3313, 标注, 2025 年 7 月 21 日星期一 上午 7:47:39

    乾元二年三四月间,史思明以替安禄山报仇为由设计杀掉了安庆绪,自立为大燕皇帝,改范阳为燕京,这也是历史上北京第一次正式使用燕京这个名称。

  • 3359-3360, 标注, 2025 年 7 月 21 日星期一 上午 7:56:33

    因永王案被流放夜郎的李白至白帝城遇赦,立即返舟东下江陵,途中快船快意地写下了《早发白帝城》。

  • 3371-3373, 标注, 2025 年 7 月 21 日星期一 上午 7:58:07

    关于李白之死,除了“病死说”之外,还有“醉死说”和“溺死说”。按照最浪漫的“溺死说”,李白是大醉后跳入水中捉月而死。

  • 3391-3395, 标注, 2025 年 7 月 21 日星期一 上午 8:00:04

    广德元年(763)春天,杜甫在蜀地听闻安史之乱平叛成功的消息,惊喜欲狂,“生平第一快诗”喷涌而出: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3408-3410, 标注, 2025 年 7 月 21 日星期一 上午 8:01:43

    长安是盛世怒放之都,是乱世离散之城,是唐王朝由盛转衰的猝不及防。 长安是念念不忘,是求之不得,是心底最深处的炽烈欲望,杜甫、李白、王维,至死也没有抵达他们梦想中的长安。

  • 3413-3416, 标注, 2025 年 7 月 21 日星期一 上午 8:02:20

    诗人、盛唐与长安,一起凋零,失落在唐诗与历史记忆之中。 在大时代的丕变中,帝王、宠妃、储君、宰相、边将、诗人、宦官、枭雄、叛将、贰臣……每个人都深陷于走不出的盛世困境,每个人都在寻路突围,每个人都付出了自己的代价。每个人都回不到长安。

  • 3480-3483, 标注, 2025 年 7 月 21 日星期一 上午 8:03:35

    我的写作激情是什么? 大概,是大唐盛世在天宝十四载的轰然倾圮,是长安这座世界之都在渔阳鼙鼓声中的脆弱与窘迫无计,是李隆基君臣从自负颟顸到仓皇辞庙的骤然切换,是李林甫和杨国忠这两位宰相的逢君之恶,是杨玉环的“明眸皓齿今何在”,是太子李亨的隐忍与浮夸表演,是安禄山的胡旋舞与曳落河,是血色残阳中的张睢阳齿与颜常山舌,是李白、杜甫、王维等人的盛世求不得与乱世离散……

  • 3495-3496, 标注, 2025 年 7 月 21 日星期一 上午 8:05:48

    当长安城的贵胄与小民们“斗鸡走犬过一生,天地安危两不知”时,乱世的鼙鼓声已在几千公里外敲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