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译文纪实)-杨素秋

目录
  • 103-105, 标注, 2025 年 9 月 12 日星期五 下午 1:33:20

    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启蒙无数青年学子走向文学道路的语文课变得枯索无聊,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不再信任语文课能够帮助学子抵达文学,也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鲁迅”变成了一些有标准答案的习题。“

  • 260-263, 标注, 2025 年 9 月 12 日星期五 下午 10:14:43

    他似乎是不在意等级的人。在官场不在意等级,就像在家长群坚持不给孩子报补习班,在高校不重视职称名号,都比较难。也许一开始有锐气,久而久之,或被洗脑,或被排挤,或被利益诱惑,免不了从众。若走一条人少的路,在官场为群众尽力发声,在家长群里关心孩子的求知欲和快乐,在高校里专注知识和学生,那得内心笃定,才扛得住颠簸。

  • 589-592, 标注, 2025 年 9 月 13 日星期六 下午 12:13:31

    瑞典人林西莉曾在《汉字王国》中这样回忆碑林:“在那里散步,如同置身于森林之中。文字上的光仿佛是刹那间从沉重的灰色石头中散发出来的。那里有诗人和皇帝各种不同的手迹……它们离我们那么近,伸手就能摸到它们——这使得这个地方成为中国的知识圣地之一。”

  • 660-663, 标注, 2025 年 9 月 13 日星期六 下午 12:21:59

    院子中央的银杏树摇动着小黄裙,漂亮是漂亮的,但那里离领导办公室太近,并没有人敢去和树拍照合影。它们兀自地绿,又兀自地黄,过段时间,又要兀自地落叶吧。没有人敢去捡拾那些小扇子,没有人把它们撒向空中,没有人轻轻地踩踏在叶子上,听那扑簌簌的声音。它们被扫进垃圾箱的时候,寂不寂寞?

  • 775-781, 标注, 2025 年 9 月 13 日星期六 下午 1:52:14

    甲方大 Boss,也就是我,没有任何经验。我在忐忑中打电话问我弟媳(一个可能熬过一千个夜、写过一百份标书的路桥公司员工):
    “我需要准备什么?”
    “你是甲方爸爸,什么都不用准备。”
    “我要严肃吗?我要笑吗? 我要发言吗?”
    “你是甲方爸爸,你想怎样就怎样。”
    “我万一说错话怎么办?”
    “不可能,甲方爸爸说什么都是对的。”

  • 901-901, 标注, 2025 年 9 月 13 日星期六 下午 2:02:42

    秋雨如同一场病。树一夜之间秃了,老得不像个样子,满地的证据。

  • 954-956, 标注, 2025 年 9 月 13 日星期六 下午 2:07:18

    中图网来了一对夫妻,女的穿着暗花棉麻小薄袄,声音熟悉,正是电话里那个柔和的人;男的穿得也素,不像商人,像书生。他和她说话都缓,互相补充着说,不打断,不抢话,像是两根织毛衣的针,一来一回,把话头轻轻给对方递过去。

  • 1015-1016, 标注, 2025 年 9 月 13 日星期六 下午 2:12:05

    朗西埃说:“任何被教的人,只是人的一半。”他鼓励个体在陌生领域自学,坚信自己能读“不能读”的书,能写“不能写”的东西。

  • 1139-1143, 标注, 2025 年 9 月 13 日星期六 下午 2:34:18

    春天来了,飞絮悠然而起。悬铃木的小伞毛茸茸,杨柳的细绒在地上打滚儿,我被这些小东西弄得喷嚏不止,但又觉得它们生动。白绒球遇见白绒球就牵上了,大的裹着小的做前滚翻,很快团成一团飘起来,轻盈得如同肥皂泡。它们聚集到停车场的角落呼朋引伴,被风鼓荡着,从一排栅栏里往外挤,像小孩放学时争着奔出校门,你推我搡叽叽喳喳,一涌出栅栏就嘭地炸开,庆祝一般。我站在旁边看得笑出声。

  • 1931-1934, 标注, 2025 年 9 月 13 日星期六 下午 11:24:43

    什么样的人才能胜任选书的职位?约翰·科顿·丹纳在《图书馆入门》中为公共图书馆建构了一个理想的“选书人”形象,这个人首先得是个书虫,有丰厚学养,能带领孩子们阅读好书。但他又绝不应该是个书呆子,不宜过于沉湎于书籍,要多出来走走,以免与底层老百姓脱节,无法了解低学历人群的需求。

  • 2144-2146, 标注, 2025 年 9 月 14 日星期日 上午 9:23:01

    跟我说了好几次,他特别想念摸读盲文书的感觉。我说你每天都在听书啊,为什么还想摸书?他说,那太不一样了。听书,好像是怀里被人塞了一堆东西。而摸书,是自己主动走进去的,就像走进海里,感受海水一点一点地漫过脚面,那感觉太美妙了。

  • 2337-2341, 标注, 2025 年 9 月 14 日星期日 上午 9:50:15

    去感受你眼前的生活,像一个诗人那样地去感受吧。罗伯特·弗罗斯特看云时,心底那么温柔:“天空中的云低垂,蓬松,就像忽闪的眼前飘荡的几缕刘海。”唐纳德·霍尔将听觉折叠为视觉:“孩子的哭声响起好像一片刀刃。”而在艾略特那里,雾有手有脚有舌头:“黄色的雾在窗格上擦它的背,黄色的烟在窗格上擦它的口笼,它的舌头舐着黄昏的角落,盘旋在排水沟的水坑;从烟囱掉下的灰落在它的背上,它滑过阳台,纵身一跃,看到这个温柔的十月之夜,萦绕着房子,睡去了。”

  • 2344-2346, 标注, 2025 年 9 月 14 日星期日 上午 9:51:12

    而在一首英文诗中,同是“石头”rock 和 stone 声音的韵味不同。前一个词的末尾音节 k 是哑音字母,以它结尾,仿佛突然屏住了呼吸,棱角分明,沉默而确定。后一个词的末尾 ne 是鼻音,读完了还留有余波,气息柔和,荡漾着涟漪。

  • 2547-2550, 标注, 2025 年 9 月 14 日星期日 上午 11:47:44

    豆豆四岁拿起毛笔,随便写,有时临摹碑帖,有时写自己的心里话。有个假期,豆豆写了大大的几个字“睡觉真无聊”,杨国庆发到朋友圈里,大家都乐了。那时候豆豆才六岁,那是他的心声,运笔支腿拉胯,收笔里弥漫着疲倦,那个“聊”字像是小孩子坐在墙角噘着嘴懒得搭理人。那种神韵,杨国庆自叹写不出来。

  • 2640-2641, 标注, 2025 年 9 月 14 日星期日 下午 5:47:01

    不送给写得最好的学生,而送给态度最认真的学生。学生习字的态度在起笔落笔里,藏不住的。有的孩子哪怕写得丑一点,只要认真就值得奖励。

  • 2644-2644, 标注, 2025 年 9 月 14 日星期日 下午 5:47:53

    在穷极无聊时,在人生的至暗时刻,能写书法,就是一种寄托。

  • 2827-2829, 标注, 2025 年 9 月 14 日星期日 下午 7:49:58

    眼前这页纸上,核心要点周围簇拥着大段说辞,段落与段落之间高度相似,互相复制词汇和口号。空浮的意义像浓雾一般升腾起来,包裹着草木房舍,让它们面目模糊。

  • 2830-2834, 标注, 2025 年 9 月 14 日星期日 下午 7:50:42

    套话为什么这样流行?威廉·津瑟在《写作法宝》中说:“管理者一旦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没人再去向他指出简单陈述句之美。”我承认,“不懂文字之美”也许是一部分原因,但“故弄玄虚”恐怕是更深层的心理需求,越玄虚,越没有破绽,就越安全。有关这一点,影评人梅雪风说得很清楚:“套话的核心要义就是不负责任,所以不敢指向任何实际的问题,永远都只是在言语自己的迷宫里自我繁殖,用一种铿锵有力的空转作为行动的证明。”

  • 3271-3274, 标注, 2025 年 9 月 14 日星期日 下午 9:24:49

    从前逛书店方便,小书店到处都有,20 世纪 90 年代的师大路有七八家书店,每家的社科书架他都熟悉,上下打量一遍就知道增加了什么减少了什么。现在的师大路有着明确的口号“保护文化”,却没有一家书店。他也几乎不再在街头买书,很多网红书店桌椅美丽,又有绿植咖啡和手工布艺,衣着鲜亮的年轻人四处寻找背景拍照,但是书放得极高,人根本就够不着,叫服务员也叫不来,去一次就灰了心。

  • 3278-3281, 标注, 2025 年 9 月 14 日星期日 下午 9:25:29

    网购书籍没有承载这些,它们脱离了街巷之间的气息,从一个没有生命的电子页面来到自己的书架上,有时候他会疑惑:“这是我买的书吗?”更让他遗憾的是,从前对书的那种渴求感也随着网购而消逝。没有网的年代,他对书朝思暮想,夜里惦记得睡不着,白天满街去寻。现在再也没有紧缺,便再也难有渴望。

  • 3292-3295, 标注, 2025 年 9 月 14 日星期日 下午 9:27:04

    阅读并不是想象中坐在漂亮台灯下品着咖啡就可以实现的精神自由,而是一件苦事和险事,也很容易被一些‘看不见的手’操纵。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需要孤独,但不是一种表演的孤独,或自恋。”那么怎么才能在阅读中获得一种真正的自由呢?他想了想,然后说:“还是兼收并蓄,只能多读,啥事情都是见多不怪。”

  • 3311-3311, 标注, 2025 年 9 月 14 日星期日 下午 9:28:23

    读书是私人的事,陈越有自己完整的思路,很少去追逐学界热潮。

  • 3691-3693, 标注, 2025 年 9 月 15 日星期一 上午 8:04:19

    宗教不是个人行为,要从社会现象中去分析它,是各种宗教仪式维持着社会或者集体存在的手段。王耘说,多数僧侣在宗教活动当中所获得的满足感,很大程度上并不是来自个人冥想,而是来自和他人之间的关联,与法师和信徒的交往构成了僧侣的存在感。

  • 3746-3749, 标注, 2025 年 9 月 15 日星期一 上午 8:08:24

    有一天,孩子问我:“孟子说,无后就是一种不孝。可是,佛教里的和尚不结婚不生孩子,还常常成为人们仰慕的高僧。这种矛盾怎么解释?”我说你去请教王耘吧。王耘回答说:“儒家和佛家关于生育的观念不同,但又有共通性,都是对生命有限性的反抗。前者通过延续生命来克服生命的有限,后者通过否定欲望来解构命运的牢笼。”

  • 3749-3751, 标注, 2025 年 9 月 15 日星期一 上午 8:09:59

    一个母亲,怀胎十月,早晨迎接新生命,夜晚孩子突发恶疾而亡。一个国王午时登基,子时遭遇政变。生命的历程就像炸药一般,顷刻尽毁。生老病死作为一个整体,猝不及防地出现在佛陀面前,这就是“苦”。

  • 3752-3754, 标注, 2025 年 9 月 15 日星期一 上午 8:10:28

    人们常说时间是从指缝中流过的沙子。他说,不是你的手里有一把沙子,而是你就是一粒沙子,你在时间之中,是你,作为一粒沙子流失了。这种流失的感觉,就是“幻”。

  • 3756-3758, 标注, 2025 年 9 月 15 日星期一 上午 8:10:54

    他让孩子学琴,朋友问他:“是不是因为琴能带给孩子欢乐?”他说:“不,是因为,将来孩子长大了,孤单痛苦的时候,琴可以陪他。”

  • 3763-3765, 标注, 2025 年 9 月 15 日星期一 上午 8:11:38

    他读过许多佛经,但他总不想修菩萨道,而更想修阿罗汉道。他说:“众生实在是太闹腾了,我拯救不了。我更愿意做一名阿罗汉,做一个有血有肉普普通通的人,静观这个世界。”

  • 3782-3784, 标注, 2025 年 9 月 15 日星期一 上午 8:14:48

    美人美景可以在社交媒体上获得大量点赞,但这不是他要拍的。光鲜堆积在一起多是同义重复,而他想记录平常事物中的异样。他用眼睛密切地注视背街小巷,等待内心波澜。

  • 3789-3790, 标注, 2025 年 9 月 15 日星期一 上午 8:16:06

    他欣赏摄影师索尔·雷特的名言——不被关注是一种豁免。

  • 3791-3793, 标注, 2025 年 9 月 15 日星期一 上午 8:16:21

    他说,其实最吸引他的不是这些技术细节,而是索尔·雷特的状态,没有艺术野心,对于“不被关注”心安理得,并不处心积虑地成名,只是单纯喜欢拍照。他能看出来索尔·雷特在街头很愉快,

  • 3797-3800, 标注, 2025 年 9 月 15 日星期一 上午 8:17:13

    他曾住在北京的二环,用忙碌差事换来丰盈物质。后来搬到东南五环外的一间公寓,面积小——晾晒衣服得在房间中央搭一个简易架子——但房租少了一半,每月只用接几次拍摄任务就够开支,剩下时间统统由自己安排。他形成规律日程:早晨静坐,半小时腹式呼吸。再到健身房练习拳击和举重,回家登上铁质阁楼读书。下午拍摄,晚上看电影。

  • 3802-3804, 标注, 2025 年 9 月 15 日星期一 上午 8:17:58

    同龄友人如今都成了教授、主任、处长……别人在规则中生长,自己好像是野草。傍晚响起雷声,他去追赶暴风雨,拍摄雨中船只和闪电树影,一身湿透。在出租车里听到窗外有趣的玩具狗录音,念念不忘,特意走几公里去找,剪辑成搞笑片段。

  • 3874-3875, 标注, 2025 年 9 月 15 日星期一 下午 3:41:58

    “如果我的野心大过了同情心,我就失去了灵魂。”这是摄影师纳切威的名言,

  • 3880-3881, 标注, 2025 年 9 月 15 日星期一 下午 3:42:40

    这个小男孩历经重大风波,很久没有笑过。但那个下午,男孩在宋璐的陪伴下,发梢甩动着汗珠,笑个不停。

  • 3897-3899, 标注, 2025 年 9 月 15 日星期一 下午 3:44:12

    有人说他这样太清高,但他并不怕被误解。孤独、决绝、不合群,这几个关键词挺立于他的各个社交媒体中,是他给自己的界定。有时他觉得自己是那样地需要倾诉和陪伴,有时又觉得,唯有孤独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 3962-3964, 标注, 2025 年 9 月 15 日星期一 下午 6:56:43

    她忽然觉得,科学研究随时随地都会发生,对自然的这种关注就在这对老夫妇的身体里,不是要特意地进入办公室,打开一篇文献再进入科研状态,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在。

  • 3970-3972, 标注, 2025 年 9 月 15 日星期一 下午 6:57:30

    科学不是单纯的技术,而是积淀千年的一种精神。如果没有这种精神,单纯去做研究,那就只是在表象徘徊,做不好是很正常的事情。

  • 4001-4002, 标注, 2025 年 9 月 15 日星期一 下午 6:59:13

    真实的科研就是这样的,不是永远都能正能量地去面对困难,有时负能量会喷涌而出将人淹没。

  • 4031-4033, 标注, 2025 年 9 月 15 日星期一 下午 7:01:34

    回到北京,和父亲走在清华的校园里,她对父亲说:“我对科学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它能通过日常注入我体内,我感受到人类在自然中探索这件事本身的魅力,不知不觉越走越远。这真的很幸福。”

  • 4382-4384, 标注, 2025 年 9 月 15 日星期一 下午 9:32:57

    《庄子·秋水》里,惠子怕庄子与他争权,庄子给惠子讲了一个故事:鸱得到一只腐烂的老鼠,害怕鹓雏与自己相争,便大声吓唬鹓雏。鸱并不知道,鹓雏只吃清洁新鲜的食物。想起这个故事,我笑得厉害。我应该像庄子那样,向惠子做出严正声明——我不吃腐鼠。

  • 4636-4638, 标注, 2025 年 9 月 15 日星期一 下午 10:26:33

    只有从此处到彼处,才能认识新奇之物。我频繁停驻,得闻陌生枝条的姓名——原来,是松萝如龙须悬挂,是网脉柳兰在摇动粉紫花束,是象南星擎着媚红的浆果。在全然不同的地貌当中,土壤湿润而沉默,孕育着我想获知的消息。

  • 4964-4965, 标注, 2025 年 9 月 15 日星期一 下午 10:47:05

    委屈孤单之时,读书依然有用,古圣先贤告诉我正确的道路为什么常常艰难,艰难之时又为什么不能动摇。